❶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4、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5、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17、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18、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21、用图表归纳本单元内容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
1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
16、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
18、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成为(河外星系)。
1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2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21、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有40多个。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填埋的方法:优点(比较方便,成本较低)缺点(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焚烧的方法:优点(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缺点( 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8、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
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19、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0、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21、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1)洗手洗脸用水盆;(2)淘米水用来洗碗;(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❷ 请高手帮忙整理一下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会测量自己身高和体重并记录。
2.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绘制自己从入学到现在身高、体重曲线图。
3.引导学生通过从曲线图上得到的信息,发现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的成长状况和在同龄学生中所处的水平。
4.九-十岁(或十-十一岁)这一年间长得特别快,这是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除了这段时间,人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就是从出生到一岁这一年间。
5.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十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6.P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了解)。P5青春期身体发育表(了解)。
7.P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8.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在斯芬克司之谜中,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10.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P8公式,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
11.分男生、女生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并绘制成统计图。
1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包含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
(5)不迷恋电脑。(6)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遗传。
2.子代与你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变异,变异普遍存在。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为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4.P20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P21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5.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
第三单元 进化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生的,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
2.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
3.我们可以通过恐龙的化石了解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其他化石。
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5.实验②:制作印记化石模型。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石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化石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
7.科学家发现:(1)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2)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相比,变化不大。
(3)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他们是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4)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5)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8.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做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有的被证明是错误。
9.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
10.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的共同的祖先。
1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这种规律叫做自然选择。
12.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着,进化着。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1. 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声场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相互合作、敌对关系。
3. 不同生物生存的本领:A因为其独特的外形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这样的外形特征是再长期适应沙漠华宁的过程中形成的。B骆驼的驼峰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在沙漠地带可以为它提供水。C再阳光或月光的照射小,犹豫斑马身上的黑白颜色吸收和反射线的强弱不同,能破坏和散发身形的轮廓。从草地里望去,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从而给敌人造成错觉,保护其免受更多的攻击。
4.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画食物链。
5.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6.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食物链上除了分解者以外,还有两类生物,即自己制造食物生产者和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
7.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他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很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8.根据所提供的图,画出图上生物间的食物链。
9.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存平衡。
10.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实验③: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应用。在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作用有,P54。
4.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5.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6.实验④: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7.实验⑤:探究飞旋扣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
8.家中和工家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9.实验⑥:制作小水轮。
10.节约能量的举措:(1)利用自然能源。(2)开发新能源。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实验⑦:让瓶子吹泡泡。
2.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到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不但能够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3.历史上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到制作上的例子:张衡、瓦特、法拉第。
4.实验⑧: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部分实验整理
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柜20)
实验②:制作印记化石模型。(自备材料)
实验③: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材料袋三)
实验④:点燃火柴和花生米,说说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自备材料)
实验⑤:探究飞旋扣的秘密,说说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材料袋四)
实验⑥:制作小水轮。(材料袋五)
实验⑦:让瓶子吹泡泡。(自备材料)
实验⑧:制作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材料袋六)
❸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大纲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吸水纸纤维比较长、粗并且疏松。
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放大倍数的计算:
5.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
6.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8.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很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
9.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气孔少。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10.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类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关。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从而获得养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
第二单元
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按危害状况分可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2.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叫家庭垃圾,是固体垃圾,固体垃圾还包括建筑垃圾、农业垃圾和工业垃圾。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能会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业等。
4.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填埋、直接焚烧和堆肥等。
5.用清洁填埋、自然堆肥等方式处理垃圾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可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缺点: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还要占用土地。
6.做填埋模拟实验时:
原有的水相当于地下水;
石子和沙相当于土层;
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填埋的垃圾;
喷水相当于下雨;
水变色了相当于地下水被渗漏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
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7.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8.当我们无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时,我们可以回收垃圾中的这些原材料并重新加工利用它们,这样不但能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
画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9.对固体垃圾,全世界普遍采取了减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
10.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资源,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纺织物等。
家庭垃圾中有约1/3是碎菜叶、蛋壳等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厨余垃圾)
11.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如果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会污染大气。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响,会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垃圾问题外,当前人类还面临着水资源缺乏、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目前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人类消耗石化燃料,会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第三单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与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的。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上半月月相是由缺变圆,下半月是由圆变缺。
3.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这个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
环形山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4.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有三种: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画出日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月食只在满月的时候发生。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
画出月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
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客观存在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它是颗不太亮的星星。我们可以借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极星。
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写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这就是狮子座的明显标志。
7.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中国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003年10月2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
2005年10 月12日,“神舟”6号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再次进入太空。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已有14人献出了生命,美国的挑战号在升空的过程中爆炸,共有7名宇航员遇难。
第四单元
1.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
(1)科学家对一个问题的探究教程:观察发现——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释——使用技术与数学方法收集证据——形成自己的解释——收集新的证据——补充原有解释——发表研究结果。
(2)科学探究不是一个直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寻求证据的过程。
寻求证据的过程就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3)我们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经历科学家式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1)在科学探究中,首先要通过观察、社会调查、实验操作获取大量的信息。
(2)获得有效的数据信息越准确、越全面,有利于科学探究深入。
3.看到的和想到的:
(1)用感官收集信息容易加进自身的感觉、想象、推测,从而蒙蔽事实。
(2)重复实验、多角度、多手段观察、接受别人的检查能收集到更为事实的信息。
4.查阅和辨别信息:
(1)通过书籍、报刊和网络查阅可以获取很多间接信息。
(2)通过信息发布的时间、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辨别信息的可靠性。
5.记录和存储:
(1)用笔和纸、照相机、摄像机、电脑能把获得的信息记录并保存下来,以供研究和日后使用。
(2)信息越来越多,需要储存的空间越来越大,我们应缩小信息的储存空间,选用合适的记录、存储媒介。
6.整理获得的信息:
(1)通过分类、比较/对比的方式整理获得的信息,能使信息更加条理化、清晰化。
(2)分类图、比较/对比表、折线图、流程图、循环图、统计图是进行信息整理的有效方式。
7.交流我们的信息:
(1)交流是科学探究中分享信息的过程,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信息。
(2)交流信息需要我们善于倾听,又要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使信息得到快速准确的交流。
8.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
(1)通过墙报、展览、报刊、杂志、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等手段能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共享。
(2)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❹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毕业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越凸,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都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里含有(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兰)出生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了细胞。(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稍微记一下)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的位置记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的一些作用记一下。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小苏打的特点:全白,颗粒状。白醋的特点:透明的,液体,气味酸酸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会冒一整瓶的白色气泡。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观察到的现象是:浸入溶液的铁钉外面包附着一层黑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非发生了化学变化。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速度与水空气的多少有关,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隔绝水、空气)。1.涂油、油漆、电镀。2.放在干燥处。3.制成合金。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三单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1967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月球是这样运动的(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环形山)。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系八大行星顺序近到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星座)。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不同。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第四单元 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修筑房屋和种植庄稼)。(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有许多优点,例如(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焚烧的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一般在括号内的都是重点,还有些试卷上的没打上去,书上的重点也就这些了。希望,帮到你。
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各科全部知识点
循环小数
一、把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化成分数的规则
①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将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作为分子,分母的各位都是9,9的个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最后能约分的再约分。
②混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分子是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的数字组成的数与不循环部分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9的个数与一个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末几位是0,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
二、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的判断方法:
①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和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混循环小数。
②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纯循环小数。
不定方程
一次不定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个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于它的解不唯一,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常规方法:观察法、试验法、枚举法;
多元不定方程: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唯一;
多元不定方程解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个未知数的值,或者消去一个未知数,这样就把三元一次方程变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
涉及知识点:列方程、数的整除、大小比较;
解不定方程的步骤:1、列方程;2、消元;3、写出表达式;4、确定范围;5、确定特征;6、确定答案;
技巧总结:A、写出表达式的技巧:用特征不明显的未知数表示特征明显的未知数,同时考虑用范围小的未知数表示范围大的未知数;B、消元技巧:消掉范围大的未知数;
简单方程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连接起来的字母或者数字。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列方程:把两个或几个相等的代数式用等号连起来。
列方程关键问题:用两个以上的不同代数式表示同一个数。
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除0),等式不变。
移项:把数或式子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移项规则:先移加减,后变乘除;先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
加去括号规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括号里面的数前没有“+”或“-”的,都按有“+”处理。
移项关键问题:运用等式的性质,移项规则,加、去括号规则。
乘法分配率:a(b+c)=ab+ac
解方程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求解;
方程组: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
解方程组的步骤:①消元;②按一元一次方程步骤。
消元的方法:①加减消元;②代入消元。
经济问题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本金:储蓄的金额;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基本思路:
1、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
2、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
3、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
4、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间;
5、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