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初中语文文言文并列

初中语文文言文并列

发布时间:2021-03-03 12:11:45

① 文言文中以字译为并列的文言文


1.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版以往鉴来。权
2.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不以急乎?
11. 及,连及:富以其邻。
"以”作为连词,表示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而。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② 文言文中表并列的词语

表并列有:而、且等
例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而:连词,并列关系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且: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③ 文言文中并列的短语 只有一个有意思

你说的这种叫做是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的意义,没有“圃”这个语素的意义,“园圃”是偏义复词。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本题考查偏义复词,是从词的构造特点来命题的。A项的“奸”是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项的“宴飨”都是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语素都有表义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只有C项的“刺”“短长”,“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不能是“长”,“短长”是个偏义复词。

再举几个例吧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是不同的意思。
② 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意思是劳作。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偏在“去”,是离去的意思。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偏在“姥”,婆婆的意思。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偏在“兄”,指兄长。

④ 而在文言文中做并列有哪些八年级

而表示并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一般不必翻译。例如:内
1、舌一吐而(不必翻译)二虫尽为所吞
2.、任容重而(并且)道远
3、堕而(并且)折其髀
4、濯清涟而(并且)不妖
5、溯迎而(并且)上
6、而(而且)年又最高
7、得之心而(而且)寓只酒也
8、佳木秀而(而且)繁阴
9、泉香而(表并列)酒洌
10、罍而(表并列)歌者

⑤ 语文文言文中的修饰,顺承,并列都是怎么区分的请详细

这个是不容易混的 比如用而说吧
恂恂而起 就是修饰 怎么起来 惴惴不安地 起来 和衣而内眠 穿着衣服睡
蟹六跪而容二螯 就是并列 两个钳子 六个腿 就是并列关系
摔门而去 这个就有点麻烦了 强调动作 先摔 然后离开 就是顺承 顺承是动作的顺承是两个动作
摔了门离开的就是修饰

⑥ 文言文的“而”的“递进”和“并列”怎么识别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⑦ 七年级语文书中文言文而字表并列的句子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⑧ 文言文 而 的用法有时是承接,有时是并列,两者有何不同

不同:表示承接来时,通常“自而”的前后的动作存在时间的先后性
表示并列时,“而”前后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比较随意
但要求其前后词性质或是意思要有并列的关系。
比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这里的“而”都表示承接,日出了才会林霏开,云归了才会岩穴暝
判断时也可以把它当做因果关系来看,但是因果关系通常不会专门指时间
而是,而“而”表示顺承时关键点就在于有时间顺序上的先后。

再比如: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这里的“而”都表示并列的关系,并列的关系一般比较好判断。

相同:“而”都是连词。

⑨ 古文中而 表并列的例子(初二所学的)

而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⑩ 初中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这几个解释我总是容易搞混,特别是表并列

文言文中的连词“而”所在的语义环境不同,其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在实用中,要想更好地区分它们,唯一的方法就是搞清楚“而”在不同语义环境中的作用和不同点,以及多看例句、多练习。

现按你的需要给出以下例句:

1)当“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这里的“而”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而且;又。例如: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野产异蛇,黑质又白章)
本例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黑质”、“白章”,其位置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所以“而”表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本例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蟹六跪”、“二螯”,其位置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所以“而”表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

2)当“而”表示承接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在时间上或事理上具有先后性,而且这个先后性不可逆转。这里的“而”可译为:并且;而且等。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本例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撞”、“破之”,其位置不可以互换,并且在时间和事理上具有先后性,所以“而”表先后关系,可译为:并且。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本例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博学”、“日参省”;“知明”、“行无过”,两组谓词性联合短语中的谓词性词语,其位置不可以互换,而且在时间和事理上具有先后性,所以“而”表先后关系,可译为:并且。

3)当“而”表示转折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后项与前项的语义相比较是逆承的,也就是说,后项的语义与前项的语义发生了相反的转折。这里的“而”可译为:却(是);但(是)。例如:
○ 《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有这样的气势,却被秦国的强大威势所劫持。)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前后分句,在偏正复句中表转折关系。“而”可译为:却。注意:不能将“为秦人积威”分析为定中短语,因为介宾短语不能充当定语。
○《韩愈·祭十二郎文》: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信也,我兄长的品德高尚却夭折了他的后代呀)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其前部分为定中短语“吾兄之盛德”充当状语,而后部分述宾短语“夭其嗣”则充当中心语,表转折关系。“而”可译为:却。

4)当“而”表示修饰关系时,其不同点在于:“而”通常连接的是状语或中心语,也就是说,“而”连接的前项无论是体词性词语,还是谓词性词语,都是对后项的状态描述。这里的“而”一般可不译,今可译为:着;地。例如: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踮着脚跟眺望,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宽广。)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跂而望”,表修饰关系。“而”可译为:着。
○《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奋起地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怒而飞”,表修饰关系。“而”可译为:地。注意:全句为叙事句,即谓语“其翼若垂天之云”对主语“怒而飞”的事实作出客观叙述。
○《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我小心谨慎地爬起来)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而”可译为:地。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文言文并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