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摘要】语文学科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重视。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能只关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掌握字词那么容易,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培养核心素养更关键的是学生自己理解,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我国软实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就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提出几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需要有具体的语境作为支撑,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汉语来更好的与他人沟通交流。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教师讲的知识就成为死知识,没有现实意义。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通常都是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字词的含义、修辞的使用、文章的结构等知识,但教师在讲这些知识时只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而很少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脱离实际,很容易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无法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结合实际,让来源于生活的语文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可以从课堂上和课后两个方面入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更多读写作业,作业的内容限制尽量放宽,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帮学生养成文学素材积累的习惯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有大量的文学素材积累作为基石,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会对很多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无论是在语言的理解能力上,还是言语的表达上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语文的核心素养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升,同时,文学素材的积累需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词语的准确使用等等细节,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想要帮学生养成积累文学素材的习惯,教师必须对此充分重视,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教师可以一个学期帮学生列一个书单,让学生按照书单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书单包括的书籍要适合初中生阅读并且书籍的种类尽量全一些,古诗词、诗歌、散文、记叙文等。各个种类的书籍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积累素材仅仅增加阅读量还不够,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把一些好的修辞手法、词句的使用记录到笔记中。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之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变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如今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方法种类越来越多,比如:合作学习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教学法等。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看教师课堂上讲的文章是什么文体,另一方面是要明确教师教学中想要突出的教学重点。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课堂上自己想要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师给学生讲《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故事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选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狮子和蚊子,之后有感情的模仿文中的对话,教师在旁边读旁白。最后,让其他观看的学生对这两个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并说说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代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
[2]王雯佳.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2017,(28):58-59.
作者:乔美玲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
⑵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谈学科素养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它由四部分组成: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本技能、学科基本经验、学科基本品质。其中,学科基础知识由学科基本符号、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组成。而技能实际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所谓学科基本经验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在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体验。学科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学科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即学科基本品质。
首先我们来看概念,通过了解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学科素养包含的范围很大,并且它将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培养有用的人,而不是高分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科素养的培养一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的吧。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以下是我的一点看法。
一、扎扎实实备课,扎扎实实讲课。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知识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备课讲课是教师主要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做并且要做好。
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其实语文的应用能力有很多方面,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会读,会写,会说,会看。别小看这四看,它里面包含了很多语文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见效的,必须坚持不懈。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
四、随时渗透素质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看法。
⑶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素养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能整体分析把握教材,在课堂中能有较强的文学修养,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课堂指导有效,评价语言丰富,具有丰富的语感和情感.。 第一,语言素养。既能运用课堂语言讲解,也能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比如,朗读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 第二,语文素养。主要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第三,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让教师情感与语言有了丰沛富饶的土地,能感染与熏陶学生,是其学习与模仿的对象。 四、学科教学素养。解析文本,谙熟学情,有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科学评价等等,对课堂教学很重要。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呢?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树知识新素养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其次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教师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益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适当拓宽,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构新的知识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刚开始,我非常的困惑,课堂是师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 精心设计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 ;.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入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解决疑难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分组交流,让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地站了起来;.在课堂中我营造了解决问题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结束后,我布置练习,既让学生练了笔,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应该放开,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调控下充分讨论,不受教案的约束,不背教学目标和时间的包袱。传授知识决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 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语文课本应是很有趣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不大,甚至有些讨厌语文。这与我们语文老师的知识素养关联自然很大,但教育观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一年多的课改以来,对照新理念,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是不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是否是被动的听众?教师是否过分地对课文进行推敲与分析,枯燥地讲解?是否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心态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是否采取学生感兴趣的上课方式?经过认真思考,我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课文我采取不同的教法:如上诗歌单元,我组织演讲比赛,学生可以更深的体会文章的感情;如上戏剧单元,我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更深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如上探索自然单元,我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调查,然后撰写小论文,并且进行评比,好的替他们投到报社、相关杂志等。慢慢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语文课,课堂上发言也非常的踊跃。是啊,语文课有着挖掘不尽的潜力和无限发展的空间,我们只有将语文的特殊魅力尽情展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语文,并为之倾注情感,使之成为最爱,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成功,也才是语文老师真正的魅力所在。 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思型教师追求的教学是完美的教学,而对完美的教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善于面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会有所收益,总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的,也才不会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感到厌烦。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既洋溢着成功的自信,也保留着反思的冷静。这样,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会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必将越来越精彩。 三、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与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探究,经过合作同伴的点化,自己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校同年级教师或语文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风。遇到班上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板书、疑难都能互相商量。问题的发现、成功的尝试、失败的苦恼、有趣的课堂实录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 当然,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困惑。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就加重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逆反心理。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试着进行改革,提出“无需举手,自由发言”。这样做又带来了许多问题:有时,一个问题同时有几个同学争着发言,有时却冷场……这样的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如果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着手研究与探索,先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和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反思与讨论,以求更有效的方法。我们几个常开玩笑说:合作伙伴,资源共享,苦恼与欢乐共享嘛。教师之间经常合作交流,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个性化,我们更加真切的体验到自己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的意义,从与同事的讲述与争鸣中,对教育的看法、认识、见解也渗透其中,一般会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动中内隐的思想与理念。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思想,筑成了我们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升华。 我们面对的问题,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找乐趣。
⑷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有哪些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
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
要做些什么。
“
素养
”
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
“
核
心素养
”
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
才的需要。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
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
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
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需要双核的基础
: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
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
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
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
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
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
“
现代化
”
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
“
现代性
”
,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
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
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
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
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
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
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
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
不包。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却无法解决。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
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
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
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
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
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
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
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
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
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过去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在语文科学习中,也不
要失去母语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经典作品不要排斥。这也是今天我们强调文化传承的基本意思。只
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多灌输过去的书
本和所谓的文化。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
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
“
核心
”
,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科
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
“
字、词、句、语、修、逻、文
”
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大家普
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
可或缺的,就补上
“
思
”
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
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
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
课有之。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
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
课。
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在高
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
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没到那个岁数,缺乏那个阅历,缺少思考力,则其语文的认知总是到
不了你要他去的地儿。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
⑸ 初中语文素养包含哪些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⑹ 初中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做法
第一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北票市长皋初中 2010.9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评价依据和指导思想
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辽宁省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全面客观、科学规范地实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估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长皋初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二、评价的原则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综合评估学生。
(二)引导性原则。要结合《辽宁省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将相关内容细化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性准则,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措施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使实施细则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和刚性指标。
(三)评估内容多元化。从全面的意义讲,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的评估,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注意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审视。
(四)可操作性原则。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既可以用于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又可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测评,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提高。
(五)公开透明原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将评价要求、评价内容、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程序、评价结果公布,对所有学生公开、对家长公开、对所有教师公开、对社会公开,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三、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另外,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工作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代表为组员。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具体地加以考核。
(二)学生使用全省统一格式的“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附后)。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初中三年的总表。
(三)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的载体为《青春如歌》,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三年的总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每学期的《成长档案》其他有价值的材料。成长档案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进入学生档案。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具体工作由班主任负责,德育处主管。班主任要把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显示学生一定时期和阶段学生在各方面进步与取得的各方面成绩或存在的各方面严重问题的信息库、材料库。
(四)评价、公示程序。
1、音体美组向年级统一提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A等或D等学生名单(《学生学期情况汇总表1、2》)。
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生学期情况汇总表1》和《学生学期情况汇总表2》填写《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附后)。
3、同伴互评:小组讨论《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并由小组长签署意见。
4、任课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在《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上签署意见。
5、班主任评价:班主任根据学生、学生小组、班主任意见填写《辽宁省普通初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每学期末填写)或《辽宁省普通初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总表)》(高三毕业前填写)。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评价方案。
6、学校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班主任填写的表格、校长签署意见。
7、公示: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各班主任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各评价内容得A等级的学生在校园内公示15日以上。
8、申诉或复议: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
⑺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首先,拓展学生的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最后,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走进语文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教师应该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国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五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希望,小学生学习语文,了解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他们会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欢上中华文化,可以培养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来文化对我们侵略,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在课本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去处理教材,而且我们还要善于在平时多留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学生的周记、随笔是语文教师了解学生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结合学生记录下来的学校班级生活、青春期的朦胧情感、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影视动漫画小说等等,让他们讨论、评判、体验、内化。通过这些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丰富了学生情感,健全了人格。
三、让学生开拓视野,学会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要拓宽,不能仅囿于有限的几本教科书,从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教科书。因此,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多读名篇名著。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还需涉及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们留下的经典。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华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张狂的功利心态。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又如,多关注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广泛了解。可以叫他们放假回家的时候,多看看民生新闻,多看看报纸,引导学生开始学会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对待我们这个世界,他们有的为社会竞争的激烈而感慨;有的为弱势群体而忧伤,有的体验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有的感悟到了人间的真情温暖,有的产生了几分爱心与同情;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这种生命的体验远比获得一点知识来得重要,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把人文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⑻ 初中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是什么
觉得拓展的语文学科的科学素养应该是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