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有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有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4 22:48:43

『壹』 关于初中语文方面的论文(任何方面都可以)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

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
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象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
二、 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读书
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
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
关键词之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名师们的心声。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的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还在台湾出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笔者也有同感。现今大多数语文老师平时不动笔,写不成很像样的文章,作文课却能大谈“构思、技巧”,其实是空费口舌,须知“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笔者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
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
关键词之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应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默背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简陋的屋子里,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
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亦如此:“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治病用了激素,夜里难以入眠,我就化弊为利,挑灯夜战,又一次研读了中学语文12册教材,做了3000多张读书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针吃药时,专著《中学实用修辞》已成初稿”;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青年名师史建筑曾住在学校存放油罐的一间棚舍里,刺鼻的气味,阴潮的地面加上薄薄的屋顶常常是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这间棚舍的生活,塑造了史建筑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寒冬腊月,雪花飘飘,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他时常被飘进棚舍来的雪花搅醒而无法入睡,这时只有靠读书才能消解身上的寒冷。于是在棚舍他阅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特别是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万念俱灰的时候,是俄罗斯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和奔腾的河流,是自然之美、天地之美拯救了他。这时候,史建筑振作起来,望着室外飘飞的雪花,又投入到了他的阅读中。棚舍的生活让他至今难忘,每每提及这段往事,史建筑总会说:“苦难和挫折,当你败给它时,它便是你的耻辱;当你战胜它时,它便是你的荣耀。”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史建筑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老师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进行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
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要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这方面笔者有教训,程翔老师的体会应值得重视。
程老师认为,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他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我觉得,我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我还体会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别的,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如果说我在思想认识上有进步的话,那就是外因对我的良好影响提高了我的自觉意识。”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转益多师是汝师”。
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是省语文教研员的吴心田老师,写出了语文教育文章近百篇,50多万字,已出版34万字的个人文集,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近百场,编著书籍30多种,他培养出了像程翔、史建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他的业绩,他对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爱和执著,以及他的忠厚的人品,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泛的赞誉,他做到了像古人所说的“大道无言,上善若水”。本着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语文教师的厚爱,他谆谆教诲,提出了语文教师必备的八条素质:
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
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3.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
4.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
5.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
6.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
7.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8.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吴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五条规律:
1. 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认真学习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
3.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4.体现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一体
5.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吴老师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要有独见,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史建筑老师正是在老一辈名师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特色之路。
史老师的语文观是学科•生活•生命。在史建筑看来,语文是基础学科的根基,语文是生活交际的工具,语文是生命提升的支点。当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走进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从此他的生活中便充满了思考与独白、诉说与辩论、阅读与写作;他生命的海洋里,便奔涌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为此史老师进行大胆创新,注重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科学设置问题情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感受母语的意蕴魅力。他认为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语文的个性,更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谈及一堂好课的标准时,他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主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追求平实、丰实、充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出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
史老师认为好的作文要达到“五言二真”。“五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色(文采),言之出新。“二真”即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史老师做了富有特色的八项语文“工程”:
1.综合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文本细读——感悟母语魅力
3.师生同写——促进共同发展 4.重读经典——温习心路历程
5.课题探究——培养学术意识 6.学本编写——锻造自学能力
7.对话古典——汲取传统营养 8.学习日志——规范学习流程
史老师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到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交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小说的曲折、戏剧的冲突,也有诗歌的隽永、散文的飘逸。“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能力突出的人,能随时通过适当的自省、反思调整自己,能以得体自然的形式和内容表现自己,能使自身折射出深邃的人格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会逐渐把母语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标准。有了语文这一有力的支撑,一个人的言行中就会透射出文明、自律、谦和、幽默、深刻和自信。
史建筑将语文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他认为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语文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传统,将深深地影响着生命和精神的进化。在这一境界中,我们不难理解文学巨匠可以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理解一部名著可以支撑着一个穷困潦倒之人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不难理解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了如血的夕阳。如此看来,钟爱语文,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钟爱语文,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钙;钟爱语文,就是让一个人圣洁而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

总之,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的经历与他们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走上名师的讲坛,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执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那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境界。老师们,尽管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物质,但我们依然要担当起教育所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我们应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指导者、实践者——名师们一起,固守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远离浮华,摒弃杂念,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那样,一直坚守着美丽而纯洁的理想。 (我会发给你的)

『贰』 浅议在初中语文中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专这导致学属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叁』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有多少相类似的文章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既是一种心智活动,更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该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的优劣。
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为数不多的教师在作文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偏差,以至多年来农村教学一直未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而,对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已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也将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观念的滞后,理论的疲软,手段简陋,方法的板结,初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老师被作文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学生则望“文”兴叹,苦不堪言,认为“作文猛于虎也”。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学不得法,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2、形式单一,作文训练不得法,生搬硬套,激发不起学生写作的更多兴趣。
3、失去了自由,学生很难有写作中创新。
4、拔高立意,提倡虚构,背离了写作的根本宗旨。
针对以上这些现状,要使我们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水平来个大翻身,达到“大纲”的“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且“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目标,从而收到最佳效果,使学生能“以我手写我心”,运用自若,笔者作为一位基层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想谈几点拙见。
二、“培兴趣、抓特色、强训练、勤修改、常讲评”教学法
( 一)激发写作兴趣,促进作文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叶圣陶先生说:”老师如果有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看书有味道,不仅乐于读课本,而且热切盼望多看其他的书,这就是老师启发的初步成功“。兴趣是推动人们成才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求知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最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知识就越广博、越深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下两方面入手:
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使自己任教的学科受到学生的欢迎,应从行为上模范地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从热爱教师到喜欢写作,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下水,与学生一同作文,互相交流,他们好奇心、好胜心强,他们对自己钦佩的老师会百依百顺,否则,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更无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语文教师的写作力,对付中学生,是绰绰有余的,正好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多写下水作文,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我有时对同一题目,写几篇形式各异,甚至中心相反的文章。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教学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2、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
遵循从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很想在这黄金时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实现自己的勃勃雄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强的个性特征,缺乏持久的意志力,当他们遇到困难尤其是遭到挫折时,往往会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要教会学生写作文,必须首先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消除畏难情绪,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写好一般水平的作文并不是件难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评选优胜者,除表扬奖励外,还将获奖作品,打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给《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等刊物投稿,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利用农村的特色优势,指导学生写出有一定水平的的作文。
1、运用农村的俗语和谚语,增强作文语言的通俗性和生动性
缺乏生动性,大量用口语是农村学生作文语言的“特色”。有的学生干脆照抄照搬他人之言,全不顾其真其假。我有一次带学生去参观解放时期遗留下来的程家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让学生以此写一篇作文。有学生这样写道:“程家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在兴田乡程家山村,有一条马路通到那里。那里有一个大石碑,在它的旁边有几排树木”。近乎于平常和人说话的语气,何言语言的生动性?还有的学生这样写:“一条宽广的马路直通目的地。在那里,人如海车如流,四面八方的客商争相涌来这里寻找商机。而今天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崭新的高楼直插云霄,像哨兵一样拥立周围,忠实的守护着这个曾有过辉煌历史的纪念碑。“这样的语言不乏生动,但却与事实不相符合,抄袭之嫌过于明显,确是剪刀加糨糊的”杰作“。
要么是干巴巴的语言,要么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其实,每个学生都想写出让老师满意、学生称道的好作文,却总是力不从心。一个重要原因的无法用语言把心里的话表述出来。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从农村这块厚脊的土壤中发现和搜集广为流传的俗语和谚语,将其用于作文之中,以提高作文语言的通俗性和生动性。
地域广阔的农村是语言的宝库,那里有流传甚广的俗语和谚语。只有用心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语言,再根据需要将其运用于作文之中,就能写出通俗生动的作文来,不再有“胸中无评语,作文难下笔”的哀叹了。
2、观察农村的生活现象,充实作文内容。
除了语言的缺陷之外,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在内容上也显得空洞无物,不知道写什么。这说明作文素材的积累过少。我布置过学生写《我和家人过新年》。原以为学生会得心应手,因为刚刚过完年,新年的生活仍记忆犹新,而且学生是新年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然而,从作文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写吃年夜饭、放鞭、拿压岁钱,千篇一律,泛泛而写,内容空洞,更谈不上有何特色,甚至有的学生局限在过年过程的记录上。年年过年,却觉得没什么可写,只能说明没有仔细观察过年特有的生活现象,没有深刻体验过年的真正含义。这就涉及作文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对生活的观察。
其实,作为农村的学生可供观察的范围很大,可供体验的生活很多。过年过节,传统节日,全国皆有,这是大同,由于各地习惯的差异和每个家庭的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应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作文时,要写出特色,写出气氛,让人看了之后,就知道这是某个地方的年节,这样的生活只有在这里才会发生。再写《我和家人过新年》这类把过年作为重点内容的作文,就不在只是写写吃吃年夜饭,叙叙放鞭炮,记记压岁钱这些各地皆有的内容了。
农事生产更是一个可供观察的大生活圈,在这里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为都市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底蕴,缺少这样的生活经历。对农村学生来说讲,这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应该永不停息地加以开发利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红花草是绿油油的,稻谷是金灿灿的,油茶花漫山绽放,白得像雪,招来万千蜜蜂吟唱。这是常识,但不仔细观察,同样会闹出“麦苗是菜”的笑话。观察多了、细了、实了,就知道清明前后该种瓜种豆了,种水稻要经历弄秧田、浸种子、播种、耕地、拔秧、莳田、除草、打药、施肥等繁杂而艰辛的过程。
3、参与农村的生产劳动,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无病呻吟”往往是学生作文的一种通病,动辄”啊“的作文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对所叙述的事件或人物有感情。被感动了,才能对记叙的人和事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亲身经历,实际参与,把自己置身于具体事件这中,则是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前提。广大的农村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活动的极好的场地。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主动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事活动,帮助家人或他人干一些具体的家务或农活,体验生活和积累情感。
学生由最初的不会作文到后来会作文,是通过对每一篇范文的学习而获得的。审题、立意、组材、语言的运用、中心的表达等各方面的技巧和方法无一不是来自于对范文的学习。但是,作文时,就应该跳出课文的圈子,不受课文的束缚,把眼光延伸到更深层次的生活空间。作不农村学生,应充分利用特有的生活资源,学习流传于农村的俗语和谚语,观察农村的生活现象,参加农村的生产劳动,写出通俗生动、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受的好作文。
(三)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夯实功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小学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词汇有限,加之词、句、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不强,在作文中往往错别字连篇,语无伦次,甚至连话都说得毛病百出。针对这些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字、词、句的教学仍作为重要的环节来抓,再逐步把新的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理论是实践的路标。作文教学离不开写作理论的指导。只有先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比如,初一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严格选材,确定主旨”。在教学时,要先让学生弄懂这一理论的内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写文章的材料,为什么要选取,如何选取材料。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主皆,主皆与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讲解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一篇文章好比一支军队,主旨是“统帅”,材料是“士兵”,所选材料只有在主旨的统领和协调下,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强化训练的形式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
农村中学生习作中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无“米”,主要原因是学生观察力较薄弱,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素材。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多种途径,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介入话题作文让供料作文也变得开放灵活;
3、多种训练形式并进,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口头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口头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断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2)记日记形式:
我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多作生活札记,要求他们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论校内校外、天南地北、古往今来、虫鸟花卉,也不论是生活中的极点平常的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可选来作为日记的内容。我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经常当面检查(每周不少两次)。
(3)简短提纲式训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拟写作提纲和修改提纲,久之,学生自然就形成了习惯下面是一份我校自制学生写作提纲(仅供参考)
题目 拟题方法:
中心(主旨)
开头的文字 方法: 过度:
主体部分 第一层 结构方式 过度:
第二层 过度:
第三层 过度:
过度:
过度:
结尾的文字 方法:
(4)片段描写训练。
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是仿写,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避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
(五)加强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培养学生积累阅读精华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七、八年级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可以是各年级教材中的象《为你打开一扇门》、《往事依依》、《社戏》和《春》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伟人细胞》、《夏》等自渎课文,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拔。在此基础上,便开始实施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近几年的中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阅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2、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外是例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扎实熟练,及突出强调某种文体某种能力的分项定格训练,从而把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的各种表达方法转化“迁移”为学生作文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能力;
3、博览群书,培养好的读书习惯。
(1)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做好读书笔记,养成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引导学生勤观察、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使自己有足够多的描写素材;
(3)训练学生想心思、做笔记,使之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
(六)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批改功效,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师包办作文批改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权利,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意相互隔膜。学生由于没有参与到作文批改的过程之中,积极性、主动性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很难明白老师的用意和想法,教师呕心沥血的批改,苦则苦矣,却未必能换来学生实际作文能力的提高。
1、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没有修改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兴趣。以往学生作文大多数提笔就写,信马游疆,写到哪算到哪,达到字数要求就收手。多数不修改,认为修改麻烦,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文章就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如写出的文章文句不通,连自己都不知所云,别人读起来就更弄得满脑子雾水。古今文人都是非常重视文章修改的。卢延让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语不惊人誓不休”;韩愈、贾岛反复“推敲”;叶老修改两个词,跨越五十年;托尔斯泰炼字到“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的境界;鲁迅先生也是斟字酌句的典范,还有许多“一字之师”的佳话,许多长篇巨著几易其稿,终成传世精品。这些故事不仅可使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更令他们为文人先辈严谨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2、积极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原理认为,正面激励的作用比批评指责的作用大得多,积极的鼓励,可使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热情。作文中一般性错误可由同学互改去发现、改正。教师可腾出手来作点评指导工作。浏览学生作文重在发现学生在修改中的闪光点,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看法,在讲评时给予肯定赞赏。还可由小组代表在班上点评,传阅、张贴展示。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品味到成功的乐趣,看到自己潜在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写作欲望。
3、要把批改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
“授之以渔”是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常识与途经,教师可作专题讲座,可结合学生作文实际,总结归纳,列出在作文中的常见错误,有针对性地探讨预防和修改的方法。修改顺序一般应从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通常顺序应当是: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样可以提高修改效率,避免做无用功。推敲语言是否准确,检查用词是否妥贴,句子是否正确地,还要调整或增补文字,规范修改作文的使用标号。每次作文指导都侧重在一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修改中特别注重做到每篇一得,教师还应反复提醒强调修改时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学生明确了修改的目标,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使得修改作文成为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活动。
4、要拓宽作文批改的路子,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参与作文批改的实践活动 。
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教师批改和学生改正两种。学生改正又分为互评、点评和集体批改。互评,即把典型作文分发给学生(自己不评自己的作文),相互评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在分发之前,浏览全部作文,分为好、中、差三等级。第二步,把三个级别的作文发给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让他们先阅读;再用红笔画出错别字及有毛病的句子;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评语,重在思想内容、结构方法; 最后打上分并签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第三步,教师收回全部作文,寻原作、评语给予记分,并在全班讲评。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评改的兴趣,满足于他们好表现自己的心理要求,因而学生行动特别积极。点评,即把典型作文,印发给学生(一篇或几篇),先由学生批改,然后由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各抒已见,再由学生自己批阅,取长补短。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学生受益明显,教师指导作用突出,但须注意选文要择优、典型。集体批改,即把一篇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执笔,按大家意见修改。这种方法有利于向全班做较精细地修改,便于组织讨论,发展群体思维,学生能看、能想、能说、能听,教师的定向指导作用明显。
以上做法,好处是学生活动面广泛,思维量大,评改的质量较高。不足之处是评改的流程过长,不利于及时反馈作文评改信息。
指导学生评改作文,从消极意义上讲,是为了把教师从繁重的评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的表现,在教学工作管理和评价中,我们应多站在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高度为学生评改作文营造良好的环境。
(七)充分发挥作文讲评课的功用。
“作文评析”主要是放在课堂上进行的工作。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记录,这是讲评作文的主要依据。也许还是因为学生知识功底浅等原因,学生的作文中常较多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有些方面甚至是“老病复发”(如再-在,理-里,哪-那等字混用,屡屡纠正,仍时有重犯的现象):经常强调:“方言土语”不要随便在作文中使用,但诸如“我在路边短(等)车”、“她翻我的花”(她说我坏话)等却常在作文中露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从整篇看一够成功,但往往出现一些好的片段或其他可取之处,通过在班上评析,既可以让其他学生借鉴,也可以使他们避过扬优,提高写作水平。因此,“作文评析”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易忽视的。
总之,作文教学是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师者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的困惑,方能见到“柳暗花明”的景象。

『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 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 (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 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 (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 (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 (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伍』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如何走出初中写作教学的困境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心理因素.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2.写作基础薄弱.写作基础主要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 3.写作内容贫乏.从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开阔.4.写作逻辑紊乱.5.写作缺少衔接.6.写作审题不清7.忽略修改环节. 按照语言学习规律,英语写作教学的次序应是:词一句一篇.“词”是基础,“句”是过渡,“篇”是目的.整个训练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这三个阶段彼此衔接,教会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词句,从而在书面表达教学中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区别英汉行文中的不同习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及早注意区别英汉行文中的不同习惯,英语不能完全与汉语字字对应,其词序、句序的排列或侧重会有所不同.3.在加强字、词、句、篇的基础上提高写作.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单词到造句到改写课文或简单的记事,然后再过渡到各种文体的训练,要做到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4.在加强听、说、读的基础上提高写作.学习语言的途径主要是模仿而不是创造.

『陆』 跪求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案例。越多越详细越好。

手机提问不想回答,但坐了一个小时后,我还是觉得要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目前我们是这样回做的:答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案例,已经不是以前的案例了,以前就是“怎样教的案例”,老师设置很多的问题,下水作文等等。但现在的情况下不同了,我想要让学生把作文写好,就要让学生高兴,什么事高兴了才用心去做。试想一下,如果我你受到同伴的赞美,你的感觉如何?对于案例教学,就要这样的思路。
所以,我们学校作文的案例都是在这种思想上做了改变,让学生自己来写,让学生来讲,让学生来评,这就是作文案例的前提。教学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这种关系几千年了,我们要把教学变为教学是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老师只要后台的服务者。
案例一:一周前,把作文的主题告诉学生,“以高兴”为中心,请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然后每一小组的同学自己看看本组的作文。把好的作文推出来。然后每周五我们用一个课时的时候来讲作文。——这就是我做的,也不是什么案例,只是一种做法。

——用很短小的文字,是说不完整,不清楚的,我只想用心的回答罢了。如果要了解情况。请看“前台作文教学,让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柒』 我要写一篇初中语文论文:关于作文教学内容方面的论文。请帮我想个好题目和论文的几个要点

可以写作文教学方面的,

阅读全文

与有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