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多背多记抄,抓紧早晚自习的时间。(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
2阅读,注重方法,答题的方法,看分答题,抓住主干。原文中有答案的最好用原文。
比如一些常考题,环境描写有什么种用,加点字在句子中的好处,等等。按格式答题,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题可以不用讲太多,关键是让学生会做。这些平常归纳的方法技巧可以叫学生找笔记本抄下来,考前看一看加深印象。
3作文,当然让学生平常多看一些课外书是可以的。最好平常练习,比如写周记(里面包括字词,摘抄,作文)然后评讲佳作。教学生如何看清题意,等等。
4最最重要的是课堂,不要讲得像催眠曲,要幽默风趣,特别是讲说明文和议论文。
B. 从几个案例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版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权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C. 该怎样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机的诞生,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极快的速度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那么,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怎样应用它使语文教学取得最佳效益?将是当前课题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的概括,也是对相关理论的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占主导地位,教学设计注重系统设计,但教学流于程序化。它注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起来;“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更多的应用于未来教育及培训领域,而“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与利用率,而且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调控。
不难看出,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有创新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
为此,我们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课题。试图探索教育技术环境下,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工具。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创新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成功值得推广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依托信息技术环境,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2)迅速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尽快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探索出一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现代教学论。
(2)实践意义:
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②.全面提高教师的语文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
③.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开辟新的途径,寻求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以课题研究带动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技术带动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①.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推进。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课题研究所总结出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优质教育理论,为广大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优质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优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网络信息、社会实践等获得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培养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学校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易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挑战新事物。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力强,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提出了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学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化示范校。设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和科研机构,购置了能满足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机近80多台,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为实验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在所有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大量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宝贵经验,造就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热衷于教育改革实验的教师队伍。
课题研究的环境:
1、团队素质:课题组是一个年轻有为、业务精湛、组织严谨、经验丰富、进取心强的集体。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绝大多数是语文教学中的青年骨干教师知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组长吕科法具有多年的课题研究管理经验,研究成员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多位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在全市组织的计算机技能比赛和学科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均有不俗表现。为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学校还专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课题组成员的多篇论文、成果获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2、软、硬件环境:我校是市规范化学校,全国农村远程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定点学校。学校建有校园网,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课题研究经费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整合
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显得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3、新型教学模式
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总结的方法及表现形式,新型教学模式能使教学构想变成教学过程;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理论概括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典范化追求,它包括的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合理的创新。
4、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方式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式、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等具体方式。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1、理论假设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2、实验变量
(1)、自变量:信息技术的运用
(2)、因变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控制变量
①学生兴趣的培养。
②课题组成员的相对稳定。
③实验班教学案不在对照班使用。
④增加实验资金投入,为实验正常开展作好物质准备。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苏教版初中语文1——6册
六、研究对象:
2006级一、二班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统计法等。
八、目标检测体系
一是借助潍坊市教育局构建“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评价标准对师生课堂教学(关于特定文本的解读)和综合性学习(以特定话题为主题或研究专题)情况进行检测。
二是将“读、写、听、说”纳入考查考核范围,对学生语用行为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具体细化成一、二、三级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50
1、语文自主学习能力15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3
(2)自主学习的环境3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
(4)互助合作自主学习 6
2、阅读能力10
(1)理清思路 ,力求理解 3
(2)要能提出问题3
(3)学会准确表达 ,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4
3、写作能力10
(1)口语交际4
(2)日记写作3
(3)写作训练3
4、教学质量15
(1)更新理念、转变策略4
(2)创设民主教学氛围3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8
教师专业化发展50
1、教科研20
(1)树立科研为先的思想4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研成果价值6
(3)注重实效,科研成果用于课堂教学实际10
2、教学能力20
(1)运用技术能力 6
(2)创新思维能力 6
(3)获取信息能力 4
(4)整合能力 4
3、专业精神10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2)热爱学生,乐于教学 2
(3)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 3
(4)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3
九、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半。
1、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6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做好设备和资料准备,申报课题,论证课题,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12月)
①按课题方案实施实验研究工作。
②收集研究资料,对研究过程、方法及问题进行研讨。
③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④进行阶段性检测、评估、小结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①收集、分析、整理实验研究中形成的文字材料。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③总结实验工作,完成实验报告。
④总结课题研究工作,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⑤对实验阶段中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⑥开展自测工作,接受检测、验收、评价。
十、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07年5月
2007年 6月
课题评审书以及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其他
吕科法
王学军
2
2007年5月
2007年 6月
课题设计论证与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实验方案
王学军
3
2007年7月
2007年11月
课题实验阶段性工作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付青亮
4
2007年7月
2007年11月
1. 信息技术是构建新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基础
2. 信息技术与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
论文
王恒
5
2007年12月
2008年5月
1. 新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应以信息技术为前提
2. 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3.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论文
王恒
6
2008年6月
2008年12月
利用信息技术搞好语文教学如何实践
论文
张正香
7
2009年1月
2009.年6月
构建起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论文
王庆学
8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王恒
9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付青亮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09 年1月
2009年6月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起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论文集
吕科法
2
2009 年1月
2009年6月
课题实验录像典型课例
其他
陈良征
3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教学设计、课件、主题学习网站
其他
陈良征
十一、组织机构
1、指导小组:杨国锋 (青州电教中心副主任)
庄明科 (青州电教中心)
唐行亭 (青州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2、领导小组:
组长:吕科法
成员:王学军 王 恒
付青亮 陈良征
3、实验小组:
D. 初中语文课堂该如何创新
初中阶段学生是否学好语文,影响到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而学好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最好方式就是抓住课堂时间。那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抓住语文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出发,改变语文教师所使用的那些经年不变的教法,抓住这一代初中生的特性,创新出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语文也是如此,段子玩不来的话,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啊,个人认为,语文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个科目,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也来自于生活啊!我们语文老师偶而会口误,有的时候十分搞笑,但他总是“厚着脸皮”,把他的口误作为知识点,让我们注意考试中字词的注音。
其实我的语文老师,并不是不能使语文课生动有趣,他的课上也有“段子”,他也会借用自己生活上的例子来给我们讲解某篇课文,让我们强化记忆某一知识点。只是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课上的段子很少,而且语文老师有个毛病,就是一个知识点能重复超多次(一节课上)会令学生感到厌烦,并且我的语文老师的“干货”特别多,学生学起来很容易失去耐性。
其次,我认为真正好的一节课,并不是能把课上的多么生动有趣,而是它在生动有趣的同时,交给了学生们多少“干货”,生动有趣只是手段,实打实的知识点才是目的。这一点我的语文老师做的过分的好,完全无法想象一篇语文书上重点文言文的知识点,他能做一整张试卷纸大小(正反)的备案,圈圈画画。而且语文老师的语文书几乎没有空白部分,空白的地方,都记上知识点了。并且每次我去找语文老师请教问题或者聊学生学习之类的问题时,语文老师一定在微机室,在微机室干什么?做课件,做PPT。可以说语文卷上能考的知识点,完全脱离不了我的语文老师讲授的内容,我觉得只有彻底吃透课本,有超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才能做到吧…这也直接导致语文课上“干货”过多,以至于学生们听的“昏昏欲睡”。
最后,如果真的想让学生能“学进去”,我觉得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代入学生的角度,与学生打成一片(我认为年轻的老师更容易做到吧…)把知识和学生们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愿意学直到爱上学,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吧。
E.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不知道是什么版本的
http://www.dxstudy.com/information14/72674.htm苏教版
http://www.dxstudy.com/sort6/121_1.htm
http://www.dxstudy.com/sort5/113_1.htm
这里回应该都答有了
F.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设计思路怎么写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 ,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
但从中学语文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淡漠。教学模式普遍地表现为“导入 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个俗套的流程。由于在“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这里往往形成一个内容繁杂时间冗长的“不歇气”的教学“大板块”,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生动起来,艺术起来。可进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创新尝试。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1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 2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 3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 4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 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