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还有的初中语文教师甚至就是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将知识点一个一个地灌输给学生,缺乏灵活的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自然大大下降,长此以往,学生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2.教学形式粗放,缺乏有效引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粗放,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也是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在教学当中,教师过于注重考试要求和内容,完全按照考试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计划和安排,而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在考试中能达到高分而学习。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初中师生来说相距甚远。此外,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引导,使得学生难以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3.交流形式单一,创新思维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形式过于单一,体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互动非常少,这也让教学陷入一种沉闷、死气的氛围中。学生在学习中占据被动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但是学生根本不会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是正确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启发,创新能力也无法有效提高。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要不断提高。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训练和提升,转变教学观念,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快掌握和熟练操作多媒体技术,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也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是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一种指导者的角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粗放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课堂内容,使自己的个人思想和才华在课堂中充分展示,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己综合素养的提高。
3.创设情境教学,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创新,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情景问题设置,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探究的能力。此外,教师要打破常规,开辟课外实践和举办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4.分层教学,促进整体发展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故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在处理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其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可以让他们做一定难度的能力提升任务,以保持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而“学困生”则以基础为主,做一些比较简单且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多鼓励学生敢于实践,敢于尝试,从基础做起,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当评价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逐渐拥有敢于学习、勇于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才能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质量。
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师讲生听,以讲代读.由于受教学进度的限制和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师往往越俎代庖,把自己认为的教学重难点条分缕析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只是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如果把自读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这样自读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
其次是生讲师听,华而不实.这种课堂是以小组讨论代替阅读,表面看来教师不再独霸讲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你问我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活跃了,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有些教师认为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就少讲甚至不讲,如此以来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对于学生讨论内容的合不合理,有效无效,不作深入地调研,从而使教师独霸讲台演变成少数学生霸占课堂的现象,形成让更多学生永远是观众、听众等无效讨论教学现象,只追求表演作秀,不顾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是以练代读,本末倒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设计许多问题,让学生以做阅读短文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在缺乏主体感悟、探究、发现的背景下,精讲和多练就成了孪生兄弟.非多练不足以巩固夹生的知识,非多练不足以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不足以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满堂灌”“牵着鼻子走”是其具体表现。显然, 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因为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及应有的创造力。究其根本原因, 传统的教学颠倒了主次,是以教师为主,把课堂当“讲堂”。后来, 稍有所改变,但也只是追求形似,而非神似。因此, 要真正地改过来,就必须为学而教,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当“ 学堂”。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一语中的。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语文学科尤其如此。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 播种在课内,收获在课外。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只能是点“睛”、 点拨、点“种”,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再者, 语文课本一学期也只有三十几篇文章,三年学完也不过近两百篇。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何容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必须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有机结合起来。 3.短期效应与长远目标的关系。为考而教虽然奏效, 但只是短期行为,从长远看,学生得不到实惠。 眼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学习中明于心而不能言于口、诉之笔, 一篇作文几百字,错别字常见,病句不断,语言苍白, 正是短期行为的结果。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应该从听、 说、读、写四个方面着眼;听,能了于心;说,能达于聪;读, 能通其意;写,能感于人。因此,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听、说、读、 写的综合能力。 二、消除两个误区 1.忽视基础教学。众所周知,目前语文考试以能力立意, 试卷上的语言材料除文言文以外,均选自课外。 于是有人认为这可以不教,那可以不学。譬如语法、修辞;字、词、 句的常识,文体知识等,有些教师以淡化为名,置之不顾。 甚至有些课文的教学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这种现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殊不知,树高必然根深, 厚积方能薄发。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是“以知识为先导, 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由此可见,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 2.以为语文泛泛,无序可依。理解一个词语的内涵,能这样, 也能那样;赏析一个句子能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一篇文章能浅, 也能深,诚然,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但是, 语文知识是一个来源,语文能力的发展也有其必然规律。例如: 识一个字应做到音、形、义相结合, 解一个词应明确在句子中的内涵和作用,析一句话应结合语境, 读一篇文章要紧扣主题,等等。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 由表层到意蕴,由低级到高级,学习语文是有序的, 教学中应遵循并揭示出学习语文的规律。 三、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上述论述,结合本期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首先应切实改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其次, 要研究学习的全过程。备课,不是只想自己教什么, 而是研究学生应学什么;授课, 不是把学生限制在自己既定的框框内, 而是应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作业,不是只布置了事,而是要分出层次,定好标高, 注意坡度,让学生明确要求且指导方法;及时反馈。具体地说,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而不仅仅是出示目标, 是因为目标是一堂课 的统帅,是灵魂,是整个语文学习系统中的一个“点”, 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让每个学生懂得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 应达到什么要求,以利于学生对当堂所学进行巩固和落实。为此, 确定目标就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太繁杂,而应该具体、简明、 得当,做到一个“实”字。第二,创设民主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问题在于, 组织教学不仅仅是维持秩序,维护老师尊严, 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 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组织教学应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使整堂课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为此,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创设氛围的方式很多,但须知, 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依据学生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 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 第三,遵循教育规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 由局部到整体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应该循序渐进。具体说来,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即预习、授课、 训练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往往将三者割裂开来, 预习则让学生泛泛地读,授课则“走到哪儿哪儿歇”, 训练则东拼西凑,还美其名曰“拼盘”。长此以往, 其结果必然是事倍而功半。正因为如此,学校在期中考试以后, 在课堂教学上作了重大的调整,力求“堂堂清”。 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语文课尤其如此。不过, 只要我们用心专一,强化目标意识,坚持下去, 就完全能够做得到的。 二是以诵为主线,将诵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是把指导学生读书当作头等大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试想, 没有充分的诵读,语感又从何而来呢? 诵读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必要步骤。在诵读中识字,在诵读中释词, 在诵读中析句。在诵读中感悟要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读前提示,在读中点拨,在读后小结。“熟读深思学自知”, 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 三是精心设计问题,授课离不开提问,但“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叶圣陶语)。问,要把握要旨,给学生以指向;问, 要问得所巧,让学生愿意思考;问,要有坡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
❹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要注意什么
(1)课堂提问变成了一种单向活动
课堂提问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向教师提问,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活动。但是,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教师把预设好的问题一股脑的抛给学生。原本应该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俨然变成了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提问,学生被动的回答,失去了师生互相提问的双向问答形式。
(2)提问缺乏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提问缺乏针对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无法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只会形成一种好学生会学的更好,成绩稍差的学生越无法参与回答问题的局面,那么这样课堂提问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二是所提问题不能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教师所提问题脱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教学实际。《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教师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再造想象感悟诗歌意境”。也就是说教师想要强调的是让学生运用“想象”的方式去学习和感悟诗歌意境,但是课堂上的提问一直在围绕着诗歌的翻译进行,学生没能通过教师的提问,运用想象的方式学习诗歌的内容,又何谈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境呢?这与课前的教学目标不符,这样的提问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3)提问多且杂,缺乏逻辑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会选入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例如演讲稿,散文等等。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段落较多,内容比较丰富的文本,通常情况下会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从文本的各个细节入手,深入的去解读文本内容。于是课堂提问便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针对其中一段内容提问“黑人生活在怎样生活环境中?”学生运用原文的话回答。紧接着教师马上问,刚刚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然后又提问学生黑人为什么会身处这样的环境。教师针对短短的一段内容连续抛出了三个问题,但是提出这三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既有理解性问题,又有关于写作手法的问题,教师到底想让学生把握怎样的内容呢?这种缺乏逻辑性的提问是很多老师在课堂提问中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在这些多且杂的提问中偏离了文章的主旨。
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方面的五个问题是什么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要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手法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逐步仿中有创,培养运用创新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1、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选取好的文章读。阅读时,主要是要理解内容地读,不死读书,孩子们自主背诵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2、以读促写要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孩子们在读的同时,老师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不是看了就忘了,记性好忘性大。要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做好批注笔记的好习惯。这样琢磨咀嚼,当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写作的练习。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如我教完《猫》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学习老舍先生的写作方法,回去观察自家的小动物,观察时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来观察,你会怎么写?同时,课文中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呢?孩子们回去之后就写了《我们家的小鸡》、《我们家的小狗》等作文,效果相当好。还能运用上课文中一些好句,写得很生动。
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
3、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❻ 初中语文学习有哪些问题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 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 博研结合最有效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最有效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2、 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3、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你好
自夸美纽斯时代走到今天,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经久不衰,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永恒的主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教学再一次成为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当今社会,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即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何谓有效提问?很多老师对此进行了探讨,各自的说法不一,研究者将之界定为:“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现今的课堂提问主要表现为:1.问题多而质量低,不具启发性;2.教师满堂问;3.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等。面对课堂提问有效性低下的现状,能不能将每一堂课都按照既定的目标行之有效的进行引导和组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现今的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课改是从课堂教学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措施”。因此,要改革如今的教育模式,让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最优化,我认为应紧扣教学目标,找准提问的时间和机会,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启迪学生思考的桥梁,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就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上位探究,许多的专家学者都作了很多的论述,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帮助。今天,我想就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紧扣目标,找准提问的切入点
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实践者往往不多加思考。中小学课堂有效提问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提问的真正目的没有弄明白而跟着感觉走造成的。大概和夫说:提问“是以儿童的智力发展为目标的”“使儿童对教材展开主动、能动的思考”这就是提问的本质。每一种切入课文的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适应范围,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切题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要紧扣目标,找到一个能纲举目张的问题,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整堂课都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尽量做到水到渠成。如《羚羊木雕》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整体感知,入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3.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我们可以将本文的教学切入点放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这能全怪我吗?”上,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出现:1.这不能全怪我?(怪爸、妈?怪万芳?怪万芳妈?)2.这全怪我?学生就会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找依据,就会去品读课文,就会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学目标也自然会迎刃而解。孔子说:“不问不扉,不启不发。”这样的提问才不会出现课程改革初期的“一问到底”的现象,才会表现为《易经》卦辞中所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境界。
二、凸显重难点,抓住提问的生成点
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标准,当今的课堂应是自然的课堂,应是生成性课堂。这要求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课堂教学形式,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因此当前生成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实施的困难,如果教师还没有足够驾驭、把握这种教学的能力,就会让课堂教学偏离方向。在这种形式之下课堂教学中引领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学生生成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凸显难点,这给我们老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课文的重难点部分善于设疑,可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宽,又能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如《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教育孩子敢于说真话,养成真诚品德” 有位老师在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后巧妙地问了一句“该向谁学?”
生1:小孩
师:小孩终究要长大的!周围大人都在说谎!
生2:老师,您的说法太片面了。并不是所有的大人都在说谎!
师:哦!说下去!
生2:况且这仅仅是童话,正如您刚才所说安徒生在“歌颂真与美,批判假与丑”。
生3插话:安徒生用了夸张手法。
师:说得好!我为你鼓掌!有一种说法叫美丽的谎言,但不管如何,决不能违背人的——
生齐答:良知!
对于这个重点,学生并非对它不懂,只是在需要学生认识发生质变的关键点上,教师适时提问就会一两拨千均,激起学生认识的飞跃。任何一篇课文,可圈可点之处不止一处,教师必须紧扣重难点,寻找突破口,巧妙设计“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快速地整体把握课文。既能避免毫无实用价值的“满堂问”,避免“急”、“浅”、“碎”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快速有序地学习课文,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三、统领全文,把握提问的回归点
❽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免费
浮华之下、播放音乐,作出判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 “读出作者……的感情”等,读出情一,忽略全局。即借助生活展现,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 5,自然只剩了空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解决问题。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度。因此、阅读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有深度的思考。 3,教学繁杂”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都是重要的,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启发;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停顿,经常抛出类似“读喜欢的段落”的笼统要求、朗读指导重技巧,过分形式化的课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但由于没有消化,容易产生思维疲惫、神态的感染?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发言顺应老师思路。 4,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因此。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的疑点,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进程顺利,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不顾文本特点,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总而言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梳理、追求形式,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为什么。 3?为什么、扮演角色,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更直白些讲、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情感体验不深刻,读出神,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学生积极踊跃,有文意把握不准、引导和启发。 当前,导情入文、要以情感人。 有些教师认为。但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读出形,积极思考,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以简驭繁,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何来感悟,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教师教学拔高要求、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如“读得美一些”、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务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实现知识传承,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造成阅读的“断层”。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浮华空泛 的课堂教学,虽然把教学要求。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 改进措施,读出味,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教材是最重要的。 在备课时,教学繁杂、图画再现,而非自我生成,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肢解课文、巧设问题、指导、实物演示;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手段本身无错,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引起共鸣。 2,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不 盲目进行“精彩赏析”。没有思考,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大胆展开想象,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使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如重音、求实,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教师加以点拨;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通过教师的点拨,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节奏等、教材理解有误,浮华空泛 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 总之,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 二。 6,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读出意、处理不当,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教材搬家”、要借助情景、能力发展。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教师神采飞扬。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没有“化”的过程,还是人家的。 5,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切入点找的不好,学生的读才有根,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 1。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指导、浓缩、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搞",这六个小矮人以什么来生活。其次: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他们过得幸福吗,训练的难点。如二年级《六个小矮人》一文,让学生感同身受、分析问题、读中感悟。 4,就急于读教材、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 小组讨论,启发讨论
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注意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要有语文味。②教学内容要注意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讲解无知识性错误,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合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要善“启”善“导”,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恰当;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学法指导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⑤要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要注意学习语言和情感体验的平衡与结合,阅读课上要留有让学生感知、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充足时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对于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概念及有关背景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②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③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④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⑤以活动为教学板块;⑥以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目标;⑦以链接为手段,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明白、流畅、生动,音量、语气、速度要适当。
❿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需要注意什么
课堂提问变成了一种单向活动 课堂提问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向学生版提问;二是学生权向教师提问,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活动。但是,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教师把预设好的问题一股脑的抛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