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指导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在教学
Ⅱ 如何让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
厚积才能薄发:1,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开阔眼界。可以分为随笔和有主题型两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各种文体知识、听读、说读多管齐下。 2;给学生广阔的读空间。 4。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多读齐头并进,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读书笔记.在教师指导下积累好词好句子.活读.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后感样样不误、广读.坚持每天写日记,新体验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鲜活的素材,及时把每天的新鲜事。 6,新发现,积累素材,阅读; 3,并明确种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避免写没“体”文章,并能做到适量而循序渐进地动笔运用。 5.提供范文,并在引导学生赏析的甚而上要求仿写
Ⅲ 浅谈如何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高中作文教学和写作现状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比较头疼的一个环节。“看到题目皱眉头,拿起笔来咬笔头,想了半天难开头”——这是对中学生写作状况的一种真实再现。怕写作文,写作文的时候没有材料可写,写作的时候条理不够清晰等,已经成为高中生写作的典型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
1.教师难教
(1)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只重视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的指导和训练,不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作文指导思想偏离正确方向。
(2)作文教学搞散打,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3)榜样作用小,许多语文老师很少写作也怕写作,这就造成了不能真实地把握写作经验,更不用说指导学生文思泉涌了。
(4)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把握不准,常把作文教学当作阅读教学的附庸,想当然地认为,搞好了阅读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学生难写
可以说没有多少学生喜欢作文课,分析原因:(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3)总也写不好。(4)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
二、回归高中作文建构的策略
1.重新认识作文,建立正确的作文观。
高考作文几乎占据了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目前高考对高中生来说仍能决定今后何去何从,60分的分数让高考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对语文成绩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古人云“文如其人”,作文还担当着评价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突出,在今后社会交际中就会有一定的优势,作文的举足轻重能检验一个学生对母语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打破作文教学从属阅读教学的思想束缚,让它占据他应有的一席之地,这就需要大家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作文在学生一生成长中的作用,明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受益。
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教师往往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自己经常写作,才能教好学生作文。那么,有什么方法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素质呢?
2.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学生写作质量。
第一,要引进高素质教师。第二,要加强对教师作文素质的培训和考核。第三,教师可随学生一起学作文后提纲,必要时可与学生一起分享。第四,加强教师作文批语书写。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教师把评语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消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写好作文批语,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注意批语的多样形式,注意做到因生而评、因题而评。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思想认识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文字表达把不断积累的生活素材表达出来。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3.研究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首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挖掘和发挥的前提。同时“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的学习语文写作能力,更应该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善于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教师命题时要尽量选材新鲜且贴近学生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3)注重写作动机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因素,是影响写作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其对写作的兴趣和对生活的认识有直接关系。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外。
其次,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加强德育教育,发展健康个性,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德育和认知是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导向,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只要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才有可能高。当代社会迅猛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学生作为思想不是很成熟的群体,对比之下受到的冲击更大,较以往思想更沉重复杂。为了正确引导,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知,抓准出题者意图,写出深厚的思想情感。
再次,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基础,是吸收;写作是实践,是运用。对于学生来说,读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可用的语句自然而然的就多了,写起来就顺手。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的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结果付出努力后各自的教学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我们应引“阅读”之水,灌“写
作”之忧,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处于作文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审视教学中的种种低效行为和不作为现象,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Ⅳ 浅谈如何突破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语言关
摘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得知,当前很多初中学生在作文方面都表示不知如何下笔,及时下笔作文内容也缺乏深意,较为空洞。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和语文教师采取教学策略有着紧密联系,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作文教学策略,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初中语文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语文教师应从语言文字等基础能力着手,培养学生写作技巧,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1.学生写作内容空泛。写作的目的在于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然而从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情况得知,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明显的假太空和抄袭情况,可以说这种现象违背作文教学目的,更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内心所想,以致于学生在听到写作之后就下意识套用以往所写内容或抄写在各种书籍看到的语句,长期以往就失去口头表达能力。虽然学生可以下笔写作,然而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学生借用这种方式躲避抒发内心情感,那么写出的内容自然而然质量低下。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应用传统教学思路,即授课时直接说明写作题目和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选择写作材料,学生提笔写作后再整体评讲。语文教师占据整个教学过程的分量,虽然指导思路较为清晰,然而形式单一陈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自然而然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学创新意识不足。大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是求稳心态,因而会限定作文内容和模式,以致于出现写作内容千篇一律情况。再加上多数语文教师在写作时都会将作文类型分类且限定模板,之后则要求学生在限定模板中写作,以致于学生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长期以往导致写作模式化。二、突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 1.设置贴近生活题材,增强学生情感表达。写作的基础在于高质量的素材,更是提高写作质量的关键。材料即作者用以提炼和表现文章观念和事实的内容。优秀的作文除了具备意义深刻的选题,更具备充实的写作材料。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领域当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重视生活体验,因为真实的的材料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听觉、触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接触观察对象,从多个角度观察对象并运用随笔、日记、札记等方式记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现象,从简单生活中捕捉光亮,由此感悟和描述生活美好。例如在描写景物时就可让学生调动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感官观察对象,紧抓描写对象特点。学生在观察中应学会嗅觉春天气息,聆听春姑娘的呢喃,视觉欣赏五彩斑斓的春色,进而有感情地写出独特的春天景象。而在人物描写作文中则应紧抓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等显著特点,凸显人物形象,使读者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描写并分享作品,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写作兴趣。 2.深度优化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无法脱离联想,将其和情感结合能最大限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其中提问是课堂教学常见教学方式,科学有效的问题能最大限度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在讲解此课时就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步骤,此篇课文作者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人们在这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课文也真实反映作者对社会环境失望和回避社会的不良情绪心理。最后语文教师鼓励学生想象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记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充实写作内容,也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目的。 3.积极拓展学生思维,营造良好写作氛围。写作则是从知识信息从学生传输给读者。信息在流动中得到二次解读、挖掘和传播,一定程度深化其价值,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写作思维,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因为语文阅读和作文有着紧密联系,其中阅读更是作文的根本。教材中收录很多经典读物,应从经典阅读中挖掘素材为作文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成长的烦恼》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组,之后让学生从自身角度阐述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烦恼,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其他学生存在的烦恼后找出共同点以及解决措施,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成长”为主题写作,通过结合所学课文进行写作,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目的,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写作质量。三、结语总之,教育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组成,更是促进发展之根本大计。初中语文课堂要对学生 表达、听力、阅读和写作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尤其在作文方面更需要加强联想结合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打破作文写作困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Ⅳ 如何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从作文意识生活化、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过程生活化等方面, 初中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Ⅵ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2、丰富语言; 3、积累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批和互批的能力。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要“练”,而且要将作文教学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
Ⅶ 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或几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情感意识,完善并提高学生的人格和人文素养。如学习《我的母亲》《背影》等课程,可进行“说说我和父母的小故事”活动课,这种类型的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大家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在真实的氛围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
Ⅷ 怎样把作文教学做到生活化
一切的文学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激发学生专的写作欲望属,首先就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文章”。
习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
Ⅸ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报告分报告怎么写
自从2008年12月该课题县级立项以来,本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实践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教科研工作的明显成果,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科研素质。通过语文生活化实验研究,师生关系融洽了,语文教学质量在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一、做好研究准备工作
1、多方联系,为本课题提供可靠的实验研究保障。
为争取学校和部分教师的大力配合,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洽谈沟通,订阅相关学科资料,提供多方面有关信息,争取为本课题提供优质的实验研究平台。
2、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课改实验我们除了聘请专家为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外,我们更注重搜集相关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教训,提前多次交流,提升教师们的课题研究知识经验储备。
3、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在县校领导和部分老师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12月我们课题组邀请县教研室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课题开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并于2009年1月被批准立项为县级课题。
二、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2008年12月开题以来,课题组即按研究方案拟出的实验阶段的时间表。着手开展有关的工作。在研究过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2008年12月,邀请县教育专家和部分老师召开课题开题研讨会。
2、2009年1月,课题组研讨制定详细实施研究规划方案。
3、2009年2月,进入实质性实验启动阶段,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宣传活动。
4、2009年4月,课题研究初期活动实验经验交流,调整研究方案细则。
5、2009年10月,进行课题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6、2009年12月,课题组总结一年来的实验成果,整理研究材料,形成实验活动初步经验,检测初步目标完成情况。
7、2010年1月,课题组总结近一年来的实验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生成各自的研究经验和理论。
8、2010年2月——2010年10月,课题研究进入回顾总结阶段。全组成员回顾过去研究成果,完成《注入生活元素,提高语文素养——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并做好结题工作。
三、实验方法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通过问询、采访调查等研究手段,对‘课题组根据需要选择的调查对象’、‘课题主持人调查研究的对象’、‘课题组其他成员调查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交流的研究方式。
四、研究分年级实施,整体推进。
七年级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的探索研究,八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生活化的探索研究,九年级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研究。
1、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课堂与生活链接,唤醒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具体设想有:对接生活、创设情境、立足开放。
(1)对接生活就是将教材与生活对接。针对不同类型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比如通过游戏、音乐、竞赛、表演等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会使语文更贴近学生生活。
(3)立足开放就是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开放,立足于四点:教材使用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空间开放、学习方式开放。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才会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
2、课外阅读生活化——三三制阅读策略
(一)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落实阅读效果,广开书源,学校、班级定期举行三会。
(1)好书推荐会。学生读了好书想推荐给同伴,就用制作海报、制作课件、表演等形式,借助推荐会来推荐新书,交流读书感受。
(2)读书竞赛会。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竞赛形式,交流阅读情况,既能保证读书速度,又能保证读书质量。
(3)图书流通会。家庭藏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书源,班级建立图书超市,让学生将自己已阅读过的家庭藏书奉献出来,大家交换着读,学生们以书会友,增进友谊。
(二)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加固文化底蕰,我们又设计“三文”展示制,即利用学生的原创一报一刊一书来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同时也为他们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地。
(1)一文是读书小报。重在报道各种读书活动,推荐最新图书,发表自己的读书所感。
(2)二文是读书文摘。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精品文章,用文摘形式抄录下来,每篇推荐文章后面附有三言两语的推荐理由或阅读感言。将诸多文摘汇编成一本杂志,图文并茂,更利于推广。
(3)三文即自制书。每一个学生每年要自编一本书,可以围绕平日作文、生活日记、调查报告或自编作品而展开。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语文综合实践“三旅延伸”策略
(1)拓展之旅:学习课文之后,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文本表达上的含蓄朦胧处或留下的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文本等。
(2)自然之旅:呈现的是学生假期外出旅游活动的收获。建议学生围绕优美景致、物产采撷、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将自己游历时所拍的照片、旅行归来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之作展示出来,为伙伴们打开一扇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之门。
(3)社会之旅:即社会调查。此类实践活动建议以“小记者在行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主题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课题研究措施与效果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创设良好的校园研究氛围。
2、定期交流探讨调整课题研究的实施细节。课题的研究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调整的。我们课题组将定期在一起研究探讨语文生活化的有关实施细节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定期举行学生读书交流会,鼓舞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
4、领导重视促成语文生活化研究活动的课题目标达成。
5、全国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成功案例,积极鼓舞着我们对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信心和勇气,为达成课题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六、课题研究不足与建议:
1、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教学改革不仅仅在教师这一方面,还需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共同关注和解决。
2、进一步根据生活实际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探求语文教学规律,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但农村初中在条件上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网上的阅读,资料的查阅,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直观感受,家庭的教育等都为实践研究带来了阻力障碍,在实施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师的传授知识多样化速度比较慢。
3、农村孩子所受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单一,孩子受教育的经济条件较差,所需学具不能满足等等,给课题研究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