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全面一点的。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指颠倒了语言的次序】
1、定语位置不当。
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又如: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正确)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练习: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3)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
分析:“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是多项定语,一般情况下,多项定语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语(如“国内”)应放在指称或数量词语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应与“国内”互换位置。
2、状语位置不当。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
(1)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2)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分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是先时间后处所。故句子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 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虚词位置不当。
(1)“不”的位置不对。
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 字句,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练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练习: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当。
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句间关系颠倒,应改为“……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逻辑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确)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正确)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练习:
(1)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2)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3)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分析:“出色工作”不能被采用,主语“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是并列短语,不能共用一个谓语“采用”。提示:并列短语共做一个成分,易出现搭配不当语病,故应特别注意“和”“与”“跟”“及”“及其”等连词和表并列关系的顿号。
2、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练习:
(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分析:谓语“加快”与宾语“速度和规模”中的“规模”不搭配,需另配一个动词“扩大”。注意:这又是并列短语做一个句子成分,出现的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子。另外,“并重点建设”句的主语已偷换,成为又一语病。
3、主宾搭配不当。
如: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不能是“季节”)
又如: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市人。 (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市。)
练习:
(1)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2)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3)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分析:主宾搭配不当时,大多情况下,充当谓语的常常是“是”字,做有“是”字充当谓语的习题时,应先找出主语和宾语,看它们是否对等,就知道能否搭配了。句中的“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动宾短语做主语,宾语是“问题”,这样,句意成了“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问题”,主宾显然不能对等。可把“问题”改为“任务”。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人群”应改为“人”)
(2)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稍微”与“深思”自相矛盾)
(3)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我们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应删除“整整齐齐”)
练习:
(1)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应改为“很多”。)
(2)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3)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又如: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懒惰,是一个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正确)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懒惰,是一个人可否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练习: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练习:
(1)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3)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
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又如: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正确)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练习: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
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练习:
(1)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再如: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正确)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的精神,终于夺得了冠军。
练习:
(1)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二)、赘余。 (赘余即多余。)
1、主语多余 如: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练习: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
2、谓语多余 如: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练习: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宾语多余 如: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的编写”多余,应删去。
练习: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4、定语多余 如: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练习: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5、状语多余 如: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练习: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6、补语多余 如: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练习: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7、重复啰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即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使语意不明确。
如: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练习: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五、表意不明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1、费解。
如: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
如: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又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
如: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又如:小明与小强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正确)小明与小强赛跑,小明比他跑得快。或:小明与小强赛跑,他比小强跑得快。
练习: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1、自相矛盾。
如: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可在“世界上”后加“其他国家”或 改“所没有”为“独一无二”。)
又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练习: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如: 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练习: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3、强拉因果。
如: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练习: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
如: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练习:
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
如: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要特别注意。
(正确)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要特别注意。
练习:
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练习: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2. 初中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全面一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指颠倒了语言的次序】
1、定语位置不当.
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又如: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正确)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练习: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3)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
分析:“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是多项定语,一般情况下,多项定语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语(如“国内”)应放在指称或数量词语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应与“国内”互换位置.
2、状语位置不当.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
(1)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2)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分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是先时间后处所.故句子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 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虚词位置不当.
(1)“不”的位置不对.
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 字句,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练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练习: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当.
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句间关系颠倒,应改为“……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逻辑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确)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正确)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3.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多表现为句子成分次序颠倒,或复句的句序不当和对应不当。
1.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内部语序颠倒。
①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辆旧西德“奔驰”牌轿车有时可换两辆新的日本轿车。
③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④留在幼儿园里的孩子,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板床上。
2.定语和状语的次序颠倒。
①从丹麦引进的肉乳两用,将量多质高的为我国人民提供肉和奶。
②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③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④他们完成了差不多两辆车的运输任务。
⑤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⑥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3.复句的词序、句序不当
例如: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①你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你的危险。
②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③居委会设立报刊投递点,不仅解决了居民们的信件收发问题,而且使居民们订上了报纸。
④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4.句子内容对应不当
中国同日本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3.主宾搭配不当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4.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1)你知道每斤蜂蜜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2)大家正在严肃地研究着出现的这一新情况。
(3)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不管学习工作条件多么艰苦,师生们也不怕。
6.成分内部相关成分搭配不当
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为我国文苑的珍宝。
(三)成分的残缺或赘余
1.成分的残缺
(1)主语残缺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谓语残缺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我们很受教育。
(3)宾语或中心词的残缺。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导。
2.成分的赘余
(1)在正义的审判面前,日本战犯和中国的汉奸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3)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他。
(4)听了他的话,爸爸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四)结构混乱
1.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
例如: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
2.“把”字句和被动句杂糅
例如: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
3.陈述句和疑问句杂糅
例如: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
4.“把”字句和“使”字句杂糅
例如: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先进水平。
5.结构的冗余造成的杂糅
①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②我们厂的年产值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三倍
6.中途改换话题造成结构混乱。
①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②一位社员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五)表意不明
1.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从而造成语意不明的错误。例:
(1)五个会议的代表今日到京。
(2)这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王老师的得意门生。
2.造成歧义的原因
(1)结构不当,如“他看见我们显出很高兴的样子”
(2)选用句式不当,如“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
(3)缺少必要的成分,如“每个人都要穿好衣服”
(4)词序不当,如上两个例句中的“五个”和“知识渊博”。
(5)指代不明,如“李师傅很关心自己的健康”
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6)多义致误,吴长福今年才20岁,是应届毕业生。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7)多音致误,还欠款1000元。
(8)对介词或介词短语的不同理解致误,例如:
在鲁艺时,只有我跟她学过钢琴。
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9)对句子结构层次的不同理解致误,例如: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3.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充必要的语言环境来明确语意。
例如:开刀的是他父亲,(他请假是去医院护理。)
(2)通过重音、停顿来排除歧义。
例如:你为什么打他? 我想起来了。
(3)通过加标点或加符号等来排除歧义。
例如: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得了冠军。
(4)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切分,恰当的安排语序。
就像前面所说的例子,“五个会议的代表今日到京”,如果改为“会议的五个代表”就没有歧义了。
(六)不合逻辑
1.用错概念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名词的误用:每个考生都愿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动词的误用:这次试验是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形容词的误用: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2)虚词的误用
①介词的误用: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红军老干部是非常熟悉的。
②助词的误用: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3)词义误用
①每天记住三个词汇,一年就能记住一千多。
②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巍然矗立在青藏高原上。(
③这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令父母感到很绝望。
④战争以在平时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的创造力,把一个平庸的人,塑造成一个有种的勇士。
⑤太阳和月球每天都东升西落。
⑥对于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些人大放厥词,说些不刊之论。
(4)代词使用不当
①几次投篮失败,体育测试不及格,他的心情是什么呢?
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辛辣的笔批判了吃人的旧世界。 2.偷换概念
例如:“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曰扬州画派。 3.大小概念混杂
例:当时一些中学设在各个工厂、企业、单位里。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抚育着各种生物和鱼类。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4.推理不当
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5.一面与两面不协调
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②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6.前后矛盾
①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②汽车忽然渐渐地停了下来。
③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7.否定不当
例:春游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8.强加因果
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上升,所以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了。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因为他来自北方,所以思想上非常守旧。
9.范围不清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10.主客颠倒
例如: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再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②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1、 由于当天的M1011接到顾客投诉,发现其工件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现象,所以所有的产品均需要进行烘烤返工,所以造成送货不及时而缺件。
2、 对此问题现象以后均需做产品标准库存。
3、 在4月6日晚上用的压敏胶,在用过滤袋子时,无法过滤。
4、 现外购回来的柳工膨胀钉(浅灰色)因钉子边角有毛边飞边在生产过程中每颗钉子都要用刀把毛边修平才可以转序进入下道工序制造给我在制造过程增加了人工和时间的成本。
5、 3月5日,下料人员在下DBJ-M301时,发现汽车革表面有大量异物,且有异物处开有裂口,约20㎝长。
6、 不平、不标准的支架按工程师、整改方案整改实施。
4. 初中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5.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用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指代不明,有歧义等等,这些病句可以每种记一两个例句,这样印象要深刻一些。
6. 初中语文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是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 强国。
3、缺宾语。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亲切地”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脱节。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例如:
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
缺关联词语。例如:
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ào”,指爱好,喜欢; 也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áng”,指长度大;也可读“zhǎ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ì”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ù”,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7. 语文病句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来六大病句类型自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拓展资料.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1)语序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例: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3)成分残缺
例: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4)结构混乱
例: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5)表意不明
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例: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8. 初中修改病句100句以上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绩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训练大全及答案
1.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8分)
A.主语残缺 B.谓语残缺 C.宾语残缺 D.主谓搭配不当E.动宾搭配不当
F.语序不当 G.不合书理
①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 )
②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鲜空气、阳光和海水。 ( )
③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就起床,准备出发了。 ( )
④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 )
⑤听了姜素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
⑥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
⑦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 )
⑧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3分) (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6.下面四个都是病句,其中只有一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请选出来(3分)( )
A.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B.欢乐的歌曲响彻了大江南北。
C.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
D.连绵不断的小雨似瓢泼一般倾泻而下。
7.选出下列四句中画线部分修改、分析完全对的一项。(4分) ( )
①我在海上远航过,在空中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威力(改为“伟力”)所吸引了。
②无数(删去)层峦叠蟑之上,迷蒙雨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③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插手(改为“参加”)诊断、治疗。
④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改为“繁花无比的天山”)
A.①用词准确;②简洁,避免语意重复;③词感情色彩切合句意;④与主语“花园”搭配恰当。
B.①与“大自然”一词搭配恰当;②简洁,避免语意重复;③用闻准确;④语序恰当。
C.①感情色彩更鲜明;②避免夸张失实;③词的感情色彩切合文意;④语序更恰当。
D.①用词准确;③避免夸张失实;③用词准确;④与主语“花园”搭配恰当。
8.下列表述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
B.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9.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3分) ( )
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10.修改下面病句。(4分)
①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②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11.下面这个病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改好它。(每种改法只能改动一处,不得改变原意。)(4分)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修改①
修改②
12.读语文,找病句。将下列文中的病句找出来,并改正。(5分)
①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了好转,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都不能少》)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
④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孔乙己》)
⑤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黎明的通知》)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14.对下面加线病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4分) ( )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①句删去“是否” B.②句“就”改为“才”
C.③句“思想开小差”与“小动作”对调 D.④句“可能”改为“必定”
15.修改下列病句。(6分)
①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抗SARS药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②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③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④新闻工作者要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⑤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⑥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鄂某部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1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17.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6分)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魑 本?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1 ○2 ○3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的病句。(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6分)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是我的财富。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⑤我感慨很多。⑥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⑨对自我的更省和鼓励。
A. B. C.
19.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向他说的一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的有语病,
有的表达不当,请加以修改。(6分)
小明,①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校庆给我们“幼林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品都可以。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你看,②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 ③我给你们点拨点拨。④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
答:① ② ③ ④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20~22题。
湖光山色,乌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20.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21.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 ”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2.根据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3分)
对下面这段说明性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
①老鼠在动物学上称为哺乳纲,目前全世界有2500多种,②有300亿只,是世界人口总数的5倍多。从动物进化观点来看,它的资格比人老。③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人类只有两三百万年历史,而老鼠至少有四五千万年的历史了。就是希腊水温高达90摄氏度的维库拉热泉里也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烫鼠,即使放在开水里,④它照样浮上浮下,东游西窜,上窜下跳。
老鼠对人类危害很大,除了侵吞粮食,破坏环境外,还是传播瘟疫的罪魁祸首。因此,人们常用抱头鼠窜、⑤等含有“鼠”字的成语来表达对它的厌恶之情。
23.文中有四处错误,请逐一修改。(8分)
① ② ③ ④
24.在文中⑤处可补充的一个成语是 。(1分)
2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3分) (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参考答案:
1.①B②E③G④C⑤A⑥G⑦F⑧D 2.C 3.C 4.A 5.A 6.A 7.A
8.D(A项“遇难者”不可能“呼救”,矛盾,B项“提高”不能与“风气”搭配,c项中“滔滔不绝”用词欠妥)9.D(应将“第一眼”和“看到”调换)
10.①去掉“处心积虑”或改为“操碎了心”、“呕心沥血”之类的词语 ②不仅在我班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很突出(或:把“全校”和“我班”调换位置) 。
11.①去掉“一切”②的“野生动物”后面加上“的行为” 。
12.①“壮烈”是褒义词,而搏斗为敌我双方,所以将它改为“激烈”②“教学设施”应为“改进…‘改善”之类的词语,而不能用“提高”③“工夫”不属于美术品,应删去④“严重”修饰“监督”不当,应改为“严厉”⑤“宽阔”不能修饰“步伐”,应改为“稳健”13.D(A项多用了否定词,B项介词“具体”和“详”重复,c项“虚心接受”与“广泛征求”应调换位置)14.C 15.①“唤来”改为“吸引”②“增加”改为“提高”③“长时间”“久久”保留一个④结尾添上“的舆论氛围”⑤“天然的”与“~一个”位置互换⑥“防止”改为“做到”
16 .C(A项“防止”和“不”形成矛盾,B项“分享”和“苦恼”搭配不当,D项“无时无刻”后的“都”应改为“不”)
17.①介词不当,“在”改为“从”,或删去“在”②搭配不当,“进入”改为“作为”③词序不当,“广泛”移到“传唱”前,或删去“广泛”
18. A.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八年了或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近八年
B.④偶尔翻看旧时的日记 C.⑧但是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
19. ①“即将”和“马上”删去一个
②将“连我在内”提至“我们班”之前
③不得体,应为“请老师点拔一下”或者“我们共同来斟酌斟酌”
④改为“交稿日期本月底截止”或“交稿日期截至本月底止”
20. ①富—赋②偕—谐
21. “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22. 示例: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23. ①改“称为”为“属于”
②在“有300亿只”前加“大约(约)”,或将“有300亿只”改为“有300多亿只”,或将“有300亿只”改为“有300亿只左右”
③调换语序,将“人类只有……,……历史了。”调换到“它们……,……的踪迹。”之前。
④删去“上窜下跳”或“浮上浮下”。24.鼠目寸光(贼眉鼠眼等) 25.A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