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发布时间:2021-03-16 18:06:48

1. 高中语文课堂组织学生讨论的教学依据有哪些

高中语文课堂组织学生讨论的教学依据有:

  1.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提高内同学的思考分析能容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2. 集思广益,让同学通过别人的阐述得到更深或者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3. 通过讨论,让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更牢固更有体会。

  4. 促进同学间的关系,通过表达、聆听甚至辩论让同学们更自信更勇于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2. 如何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管理教学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似实施了新课标,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实际上有效性并不高。那么,作为站在课改一线的我们,面对新课改,全新的理论,全新的教材,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从过去单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话,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应与参与;体现了独断与专制,忘却了民主与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的所有话语权,从而把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未必听得带劲,人的注意力有强有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太少的话,难免思想开小差。 二、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精神与力量源泉。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兴趣,任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他缺少了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但兴趣是不能强求的,要顺其自然、着力培养。兴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强化和积累。为了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可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要求有一个大的演讲话题,让学生在此话题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演讲,可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讲笑话,进行成语接龙,讲身边的故事、校园新闻,说绕口令,即兴讲故事(随便找几个词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等。学生演讲充满个性而富有创造性,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很好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们也恰恰找到了这种感觉,使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一种满足。 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是声音、图像、文字等的组合,随着我校教学条件的改善,高一年级所有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多媒体教学中也要避免一节课成为课件的展示,忽视对教材具体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忽视对诵读、语感的培养,限制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教师可把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不易见到、无法体验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用来激发兴趣、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四、 重视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 1.不排斥接受学习。任何一门基础性的科学,都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如果学生都用眼睛追着你,随着老师的思路专注思考,点点头,适时答出老师的问题,当老师与他眼神相碰的时候,学生的眼神里充满自信,我们心里会很高兴,因为他们学会了;相反,如果学生眉头紧锁,眼神中有一种疑惑,见到老师的眼神就避开,我们得到的信息反馈则是学生不会、没听懂,那么我们还要换个角度再讲解。不管怎样,学生整个思绪随教师思路亢奋的教学起伏也是一种互动,一气呵成也是一种互动,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互动。 2.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五、调整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课内学习效率 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1.增减练习的数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如每位学生独立练习有时可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练习,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调整练习的要求。在练习时,可根据课堂教学状况灵活调控练习的要求,如一道应用题有时可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并比较几种方法,寻找自己比较满意的解法,有时可要求学生只要列式不要解答,有时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些调整措施均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学方案。 3.变换练习的形式。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交换练习形式。如有时可以将判断题改为改错题,并指出错误地方还要加以改正;有时可将应用题的列式并解答改为只列式不计算的形式,来节省时间;有时独立练习改为竞赛性练习,增加趣味性等。这样交换练习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3. 怎样实施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抓好教研组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务以及完善教务处的工作。

(1)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各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集体,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行政的最基层组织。抓好教研组建设,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科学合理安排课务。学校安排课务非常有讲究,既要考虑到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学识专长,又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也要适当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虽然每个教师的任课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如教数学的一般不会轻易改教语文,但也应该考虑适当的轮换制度。如新教师到校任教后,最好先让他有个大循环,从初一年级教到初三甚至高中年级,以使其对中学的整个课程有一完整的了解,然后再相对固定某一两个年级段的课程教学。

(3)完善教务处工作。学校教导处是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心,它要负责编班、制表(每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每周活动表)、征订教材、安排课务等工作,还要管理学生学籍、组织期中或期末考试、评估考试质量等事项,此外还要承担文印、资料统计等教务行政活动。在一些学校里,甚至教师的业务进修也是由教导处负责的。可见,教导处的工作是繁忙而重要的。加强教导处的管理,最主要的是要使教导处的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组织管理的效果。

4.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学校活动总量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因为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呢?结合教学体验,谈下个人的浅识陋见:
第一:教师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是前提条件。
1、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大注重自己的形象,上课时随便穿身衣服,有的甚至衣衫不整;有的满脸通红、醉眼朦胧......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会怎样想呢?他们会有心思听课吗?所以,我们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学生见了自然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比如在讲《最后一课》的时候,我特意穿了一套新衣服,一走进教室,学生的目光就被吸引过来了,我于是自然就导入了新课,引出了韩麦尔先生穿新衣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说:“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最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话不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不亚于戏剧、影视中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指一种专业的口头语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如果语言不准确,会使学生茫然无解,无从回答;其次,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语言越简洁,越生动,学生就易于接受,反之,重复罗嗦则会使学生心情烦躁,精神懈怠;最后,要有适当的幽默感,为活跃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常常会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幽默感”是教学语言中的调料,一个小小的调侃,引来课堂的笑声,学生会学得兴趣盎然,一些优秀的教师,一节课中话不多,他总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他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自然地诙谐一下,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欢快与生机。
3、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形诸与外;一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比如我在上《安塞腰鼓》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和图片,一开始,学生就被这震撼的场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
第三:巧妙组织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
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恹恹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能听课,跟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那么如何巧妙组织呢?除了上面所具备的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应用激励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范围,“灌输”的教学模式仍在发挥其余威。而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强制灌输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试想:老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步骤大肆宣讲,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时间和互动的空间,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有很多学生在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时,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答案,就被老师全部否定,这样的课会吸引学生吗?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采取激励原则,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那么我们的课堂还不会被学生吸引住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体”转变成现在的“主导”,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语文课文,每篇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要全身心投入,自主阅读,和作者亲密接触与交流,用心去感受去欣赏,就会领略其美妙意境。
2、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教师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
新课改下,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其试题都趋向于灵活性和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师有了更新一层的要求。我们过去的课堂比较沉闷。而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主体”变成“主导”;其次是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主动性。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特别明显,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的质疑,总是按部就班、机械、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这种潜能与创造力被埋没,甚至被压制。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角色定位早已提出,但在“接受性学习”模式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能得到体现。这正是我们传统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如今,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选用和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是其思维在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是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5. 如何组织语文的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学校活动总量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因为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呢?结合教学体验,谈下个人的浅识陋见:
第一:教师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是前提条件。
1、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大注重自己的形象,上课时随便穿身衣服,有的甚至衣衫不整;有的满脸通红、醉眼朦胧......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会怎样想呢?他们会有心思听课吗?所以,我们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学生见了自然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比如在讲《最后一课》的时候,我特意穿了一套新衣服,一走进教室,学生的目光就被吸引过来了,我于是自然就导入了新课,引出了韩麦尔先生穿新衣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说:“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最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话不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不亚于戏剧、影视中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指一种专业的口头语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如果语言不准确,会使学生茫然无解,无从回答;其次,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语言越简洁,越生动,学生就易于接受,反之,重复罗嗦则会使学生心情烦躁,精神懈怠;最后,要有适当的幽默感,为活跃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常常会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幽默感”是教学语言中的调料,一个小小的调侃,引来课堂的笑声,学生会学得兴趣盎然,一些优秀的教师,一节课中话不多,他总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他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自然地诙谐一下,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欢快与生机。
3、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形诸与外;一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比如我在上《安塞腰鼓》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和图片,一开始,学生就被这震撼的场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第三:巧妙组织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恹恹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能听课,跟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
那么如何巧妙组织呢?除了上面所具备的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应用激励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范围,“灌输”的教学模式仍在发挥其余威。而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强制灌输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试想:老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步骤大肆宣讲,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时间和互动的空间,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有很多学生在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时,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答案,就被老师全部否定,这样的课会吸引学生吗?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采取激励原则,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那么我们的课堂还不会被学生吸引住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体”转变成现在的“主导”,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语文课文,每篇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要全身心投入,自主阅读,和作者亲密接触与交流,用心去感受去欣赏,就会领略其美妙意境。
2、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教师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新课改下,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其试题都趋向于灵活性和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师有了更新一层的要求。我们过去的课堂比较沉闷。而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主体”变成“主导”;其次是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主动性。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特别明显,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的质疑,总是按部就班、机械、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这种潜能与创造力被埋没,甚至被压制。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角色定位早已提出,但在“接受性学习”模式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能得到体现。这正是我们传统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如今,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选用和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是其思维在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是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学生对课堂进行大胆质疑,那么我们教师该做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法学习,比如:反复朗读自己体会、找出重点词句体会、找自己喜欢的地方感悟、同桌讨论进行等方式,而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或表扬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用赞扬的语气说:“你的想法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用亲切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这样课堂学习效果就很好了;其次,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篇课文可供研究的要素不够,或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得到更多的锻炼,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通过比较,分析其异同,领会相互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同时,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开阔,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不充分准备的话,就可能让课堂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第四、展示课堂精彩的结尾
有人说,课堂结尾不重要,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其实一堂好的课除了开头和过程精彩之外,结尾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环节。正如人梳了个漂亮的发型,著一身笔挺西装,再往下一瞧,光脚一双,总给人失礼和不雅之感。好的结课有余音绕梁之效,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使学生产生激情犹存、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课堂结尾方式多样,有情景创设型(主要针对学生在要下课时注意力分散,来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悬念诱发型(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方法指导型(总结课堂学习的方法)、游戏娱乐型(课尾,学生比较疲倦,用这样的方式收尾,能使学生重振精神)、资源欣赏型(引发课外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等方式。我们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结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我们课堂之美。我在上《喂--出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就叫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对我们学校的环境问题怎么看,我们该做些什么,大家兴趣极高,下课了还在谈论自己的看法。所以,好的结课是我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老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巧妙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从教案设计,课堂引入,到精妙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到精彩的结语,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比较成功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才能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引导学生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精神。

6. 如何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你好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学校活动总量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因为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呢?结合教学体验,谈下个人的浅识陋见:
第一:教师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是前提条件。
1、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大注重自己的形象,上课时随便穿身衣服,有的甚至衣衫不整;有的满脸通红、醉眼朦胧......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会怎样想呢?他们会有心思听课吗?所以,我们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学生见了自然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比如在讲《最后一课》的时候,我特意穿了一套新衣服,一走进教室,学生的目光就被吸引过来了,我于是自然就导入了新课,引出了韩麦尔先生穿新衣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说:“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最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话不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不亚于戏剧、影视中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指一种专业的口头语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如果语言不准确,会使学生茫然无解,无从回答;其次,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语言越简洁,越生动,学生就易于接受,反之,重复罗嗦则会使学生心情烦躁,精神懈怠;最后,要有适当的幽默感,为活跃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常常会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幽默感”是教学语言中的调料,一个小小的调侃,引来课堂的笑声,学生会学得兴趣盎然,一些优秀的教师,一节课中话不多,他总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他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自然地诙谐一下,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欢快与生机。
3、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形诸与外;一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
满意请采纳

7. 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抓好教研组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务以及完善教务处的工作。

(1)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各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集体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行政的最基层组织。抓好教研组建设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研组建设可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一是要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一般来说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学校应考虑成立教研组不足三人者可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多科性的教研组。二是要有相应的制度。教研组成立后就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教研组的定期会议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三是要选好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最好上下结合来选定他应德才兼备管理能力较强在业务上也有较高的学科教学能力并在教师中享有一定威望。

(2)科学合理安排课务。学校安排课务非常有讲究既要考虑到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学识专长又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也要适当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虽然每个教师的任课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如教数学的一般不会轻易改教语文但也应该考虑适当的轮换制度。如新教师到校任教后最好先让他有个大循环从初一年级教到初三甚至高中年级以使其对中学的整个课程有一完整的了解然后再相对固定某一两个年级段的课程教学。

(3)完善教务处工作。学校教导处是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心它要负责编班、制表(每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每周活动表)、征订教材、安排课务等工作还要管理学生学籍、组织期中或期末考试、评估考试质量等事项此外还要承担文印、资料统计等教务行政活动。在一些学校里甚至教师的业务进修也是由教导处负责的。可见教导处的工作是繁忙而重要的。加强教导处的管理最主要的是要使教导处的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组织管理的效果。

8.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的课堂上,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把小脑袋转过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没有实质效果;有的课堂,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个别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四点: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学习小组建立了,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三、 恰当指导合作学习
1.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进入第二阶段合作学习时可以这样引导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
2.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