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有哪些
一、轴对称图形
1、只有1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2、圆的对称轴的图形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对称轴是直线
4、圆是(平面图形、曲线、轴对称)图形。
二、在同圆或等圆里(必不可少的前提),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d=2r r=d÷2
三、在同圆或等圆里(必不可少的前提),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四、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五、圆的周长
1、围成圆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和圆的大小无关。π>3.14。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
3、c圆=πd c圆=2πr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a
5、长度和周长单位有:km m dm cm mm
6、已知周长求直径 d=C÷π
已知周长求半径 r=C÷π÷2
7、3.14×(1――9)
六、半圆的周长
C半圆=d+πd÷2 C半圆=2r+πr
七、圆的面积
1、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2、S圆=πr2=π(d÷2)2
3、S长方形=长×宽=ab
S正方形=边长×边长=a2
S平行四边形=底×高=ah
S三角形=底×高÷2=ah÷2
S梯形=(上底+下底 )×高÷2=(a+b)×h÷2
S半圆=πr2÷2
S圆环=S大圆-S小圆=π(R2-r2)
4、面积和表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5、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那么它们当中圆的面积最大。
6、(11――19)2
八、半径扩大n倍,直径扩大n倍,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2倍。
第二单元
1. 一、
1、是、等于、相当于,意思相同。
2、几成=几折
1. 二、求提高了、降低了、增加了、减少了、节约了、多了、少了百分之几,都是用:甲÷乙
2. 三、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 四、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找单位“1”
2. 判断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3. 如果单位“1”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对应分率
4. 如果单位“1”未知的,用除法计算:已知量÷对应分率=单位“1”;另外,也可以用方程。
5、减数=被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
五、常见的数量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六、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解方程就是“唱反调”
七、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第三单元
图形变换和图案设计时,会用到: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1. 轴对称
2. 平移:关注是上下平移还是左右平移,尤其是平移了多少格
3. 旋转:关注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关注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度
4.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性质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25+37+63=25+(37+63)
乘法交换律
a×b×c=a×c×b 25×9×4=25×4×9
乘法结合律
a×b×c=(a×c)×b 128×3×8=(125×8) ×3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级相加。
a×(b+c)=a×b+a×c 8×(125+25)=8×125+8×25
2.37×99
=2.37× (100-1 )
=2.37×100-2.37×1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14.29―3.9―6.1=14.29―(3.9+6.1)
第四单元
1.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其中,比号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前项÷后项=比值
2. 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a÷b=a :b= (b≠0,除数、分母和后项不能为0)
例如:15÷25=( ):( )==( )%=( )(填小数)=( )折=( )成
再如: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3,甲数是乙数的( / ),乙数是甲数的( / ),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 )%。
(提示:甲数=4 乙数=3)
3. 化简比
化简比就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前项和后项只能有公因数1。
4. 注意:比值是一个数,而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
例如::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 比的应用
重点关注:类似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4:3,求长方形的长、宽或面积。
6. 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或1:1: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 质量单位:吨 千克 克
8. 容积单位:升 毫升
9. 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0、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
1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正数和负数可以抵消,比如:+5和-5能完全抵消;-8和+3抵消后得-5。
13、统计图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4、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15、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16、扇形统计图:能呈现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
(1) 平面图形知识;(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立体图形的认识;(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 平面图形知识
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②角的特征、角的分类、角的度量方法。
③垂直与平行。
④三角形的特征,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⑤四边形。每类图形的特征,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⑥圆与扇形。圆的特征、直径、半径的特点,扇形与圆的关系。
⑦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要求:①掌握特征、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联系。
②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
(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①理解周长与面积概念。
②掌握每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③能应用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②长、正方体的关系。
(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②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③建立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联系。
④加强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体积与容积的区别的对比训练。
建议:几何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知识容量比较大,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综合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掌握学习的方法。
如: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网络图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寻求帮助);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可让学生自带磁带盒,设计包装方案——
切忌: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断提问,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6、简单的统计
复习要点及要求:
(1) 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统计表、统计图:了解统计表、图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会分析统计图表。
B. 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试卷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试卷——数的整除
平凡一生 发表于 2007-4-4 13:09:00
一、填空题
1、24和8,(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 ),偶数是( ),质数是( ),合数是( ),(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 ),21的全部质因数有( )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6、a=2×2×5 ,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因为21?=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
7、因为60=3??,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的是( )
(1)0.2和0.24 (2)35和5 (3)5和25
2、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
(1)质数与合数 (2)奇数与偶数
(3)质数与质数 (4)偶数与偶数
3、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
(1)210=2×7×3×5×1
(2)210=2×5×21 (3)210=3×5×2×7
4、两个奇数的和( )
(1)是奇数 (2)是偶数 (3)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
(1)4 (2)a (3)b
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1)1 (2)2 (3)3
7、6是36和48的( )
(1)约数 (2)公约数 (3)最大公约数
8、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
(1)3 (2)4 (3)5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
(1)质数 (2)奇数 (3)偶数
10、下面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 )
(1)84 (2)8.4 (3)0.6
11、下列各数中,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数是( )
(1)100 (2)120 (3)300
12、8和5是( )
(1)互质数 (2)质数 (3)质因数
13、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1)46 (2)23 (3)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1)a+2 (2)2a (3)a-1 (4)2a-1
15、一个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数是( )
(1)3 (2)90 (3)180
能力素质提高
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已知甲数是6,乙数是( )。
2、一个数被6、7、8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3、有9、7、2、1、0五个数字,用其中的四个数字,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
4、某公共汽车始发站,1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10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12分钟发车一次。这三路汽车同时发车后,至少再经过( )分钟又同时发车?
渗透拓展创新
1、五1班同学上体育课,排成3行少1人,排成4行多3人,排成5行少1人,排成6行多5人。问上体育课的同学最少多少名?
2、小红在操场周围种树,开始时每隔3米种一棵,种到9棵后,发现树苗不够,于是决定重种,改为每隔4米一棵,这时重种时,不必再拔掉的树有多少棵?
下面网站还有
C.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除了继续完成小学数学中比例知识、常见的立体图形、统计初步知识外,还要把小学所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十二册知识点精析 如下:
在比例知识的学习中,大家能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在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学习中,大家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例如:一个圆形的水池,要求它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它的底面积;要求围绕水池一周的长度,就是求它的底面周长;要给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就是求它的表面积(一个底面积加上侧面积);要知道水池可以装水多少,就是求它的容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混淆了.
在统计初步知识的学习中,大家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整理和复习是本册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可以加深大家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部份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四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其中总复习占很大的篇幅,在全册90页中占了51页,占56.7%,可见总复习在六年级下册中占有极大的分量.复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反思,通过反思来提高.怎么教学总复习部分呢?
1、熟悉教材,把握教材.
我们现在教的是第一届课标教材班,每个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且有的老师不是系统接触.受以往大纲教材的影响,教学中还会受到原教材的干扰,因此我们要系统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否则就把握不住目标,如:第42页第5题“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现教材与以往教材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有较大变化,若我们老师不熟悉就把握不住,就不知学了哪些内容,复习就难于达到目标.就整个总复习而言,叙述上很条理、很简洁,如果我们教师不熟悉教材,就无法使条理的叙述具体化,无法使简洁的表述详细化,就会觉得总复习很难上或没有什么可上的,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熟悉教材,要求教师对整套教材有所了解,了解每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出处和教材上怎么说的,了解各册之间同一领域知识间的关系.熟悉教材,要求老师对每领域各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个渗彻的了解,并把其结构图理清楚.
2、真正体现主体.
《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回顾与交流”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回顾,让学生交流,不能越俎代疮.如:40页有关数的回顾与整理.“回顾与交流”,不仅要会解答一些具体的题,还要能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升到如何解决哪一类型的题,如:教材53页的“计算与运用”.“回顾与交流”所占篇幅很小,看似很简单,实际有很多知识点,需要不少时间,教师千万不可草率而过,如:71页立体图形“回顾与交流”的第一题,78页图形与变换“回顾与交流”的第2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回顾与交流”应根据知识内容作必要的笔记,本人认为学生应每人有1本复习整理笔记本.
“巩固与应用”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做题,让学生说题.练习的讲评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讲思路,让学生说方法.
3、重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通过总复习,形成知识体系.总复习的3个领域共19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同一类知识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教学时它们是分散的,总复习时就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网络,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根据内容,有的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有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有的可以用图来表示.如:
“数的认识”就是网络表示.
“十进制计数法”就是表格表示.
“图形的认识”中图形之间的关系就是用图(集合图)表示.我们提倡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并非全盘否定,知识的整理中,教师可以借助原大纲教材复习中的知识结构图.
4、注重基本技能地训练.
任何一样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技能要靠训练的,因此除了做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性的、综合性的练习.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要多做题、多练习.练习不是重复,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训练,就要有材料、有习题,大纲教材的总复习中的习题分“做一做”和“练习”两部分,“做一做”55题,练习154题,共有209道习题,而新世纪版课标教材的总复习“巩固与应用”中的习题只有“巩固与应用”,仅有114道习题,课标教材中的习题不全,如84—86页“统计”中就没有复述条形统计图,这些,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充实材料,切实搞好最后的总复习.
5、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
学国生是个相对概念,每个班都有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就必须做好学困生帮助工作,小学教育是普及教育,只有注重学困生的帮助才能说“面向全体学生”.对学困生的帮助,要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要帮其树立起学习信心,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重复,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花时间、花精力,要长期坚持,要在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上体现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除了继续完成小学数学中比例知识、常见的立体图形、统计初步知识外,还要把小学所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十二册知识点精析 如下:
在比例知识的学习中,大家能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在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学习中,大家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例如:一个圆形的水池,要求它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它的底面积;要求围绕水池一周的长度,就是求它的底面周长;要给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就是求它的表面积(一个底面积加上侧面积);要知道水池可以装水多少,就是求它的容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混淆了.
在统计初步知识的学习中,大家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整理和复习是本册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可以加深大家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部份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四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其中总复习占很大的篇幅,在全册90页中占了51页,占56.7%,可见总复习在六年级下册中占有极大的分量.复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反思,通过反思来提高.怎么教学总复习部分呢?
1、熟悉教材,把握教材.
我们现在教的是第一届课标教材班,每个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且有的老师不是系统接触.受以往大纲教材的影响,教学中还会受到原教材的干扰,因此我们要系统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否则就把握不住目标,如:第42页第5题“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现教材与以往教材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有较大变化,若我们老师不熟悉就把握不住,就不知学了哪些内容,复习就难于达到目标.就整个总复习而言,叙述上很条理、很简洁,如果我们教师不熟悉教材,就无法使条理的叙述具体化,无法使简洁的表述详细化,就会觉得总复习很难上或没有什么可上的,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熟悉教材,要求教师对整套教材有所了解,了解每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出处和教材上怎么说的,了解各册之间同一领域知识间的关系.熟悉教材,要求老师对每领域各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个渗彻的了解,并把其结构图理清楚.
2、真正体现主体.
《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回顾与交流”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回顾,让学生交流,不能越俎代疮.如:40页有关数的回顾与整理.“回顾与交流”,不仅要会解答一些具体的题,还要能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升到如何解决哪一类型的题,如:教材53页的“计算与运用”.“回顾与交流”所占篇幅很小,看似很简单,实际有很多知识点,需要不少时间,教师千万不可草率而过,如:71页立体图形“回顾与交流”的第一题,78页图形与变换“回顾与交流”的第2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回顾与交流”应根据知识内容作必要的笔记,本人认为学生应每人有1本复习整理笔记本.
“巩固与应用”要体现主体性,让学生做题,让学生说题.练习的讲评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讲思路,让学生说方法.
3、重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通过总复习,形成知识体系.总复习的3个领域共19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同一类知识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教学时它们是分散的,总复习时就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网络,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根据内容,有的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有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有的可以用图来表示.如:
“数的认识”就是网络表示.
“十进制计数法”就是表格表示.
“图形的认识”中图形之间的关系就是用图(集合图)表示.我们提倡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并非全盘否定,知识的整理中,教师可以借助原大纲教材复习中的知识结构图.
4、注重基本技能地训练.
任何一样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技能要靠训练的,因此除了做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性的、综合性的练习.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要多做题、多练习.练习不是重复,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
学国生是个相对概念,每个班都有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就必须做好学困生帮助工作,小学教育是普及教育,只有注重学困生的帮助才能说“面向全体学生”.对学困生的帮助,要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要帮其树立起学习信心,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重复,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花时间、花精力,要长期坚持,要在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上体现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D.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九) 〖量与计量〗
5.4.5米里面有( 100 )个45毫米,9分米的倍是(4.5 )米。 6.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 1 )厘米。 7.25分米是1米的( 2.5倍 ),1.8吨的 是( 1800 )千克。 9.有15升水,如果用一只容量为700毫升的量杯来量水,能量( 21 )杯,还余( 300 )毫升。 10.一根绳子长3米,剪去6分米,剩下的绳子是剪去的绳子的( 4 )倍。 11.一根圆钢,长1米2分米,把它锯成8厘米长的小段共可锯成( 15 )段,要锯( 14)次 。 12.一张长方形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去部分的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四、选择 1. 下面公历年份中,不是闰年的是(D ) A.1992 B.1996 C.2000 D.1900 2. 380200米=( C) A. 38千米2米 B. 380千米2米 C. 380千米200米 D.38千米200米 3. 晚上9时用24小时记时法写作( D) A. 19∶00 B. 9∶00 C. 17∶00 D. 21∶00 4. 求一段圆柱形木材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 C) A. 侧面积 B. 底面积 C. 体积 D. 表面积 5. 1987年2月1日是星期日,这年的6月1日是星期( C) A. 六 B. 日 C. 一 D. 二 五、单位换算 1、 8.2吨=( 8200 )千克 1.25平方米=( 125 )平方分米 4小时=( 240 )分 2.5升=( 2500 )毫升 4.06千米=(40600 )分米 3.8公顷=(38000)平方米 1/100米=(1 )厘米 3立方分米=(300 )立方厘米 2、 4080克=( 4.08 )千克 120米=( 0.12 )千米 3分=( 0.03)元 150秒=( 2.5)分 180000平方米=(18 )公顷 350立方厘米=(3.5 )立方分米 1650毫升=( 1.65 )升 1010千克=( 1.01)吨 3、 4小时15分=( 4.25 )小时 7千米70米=( 7.07 )千米 1平方米2平方分米=( 1.02)平方米 4分米5厘米=( 4.5)分米=(45 )厘米 4.15小时=(4)小时(9)分 2.07千米=(2)千米(70 )米 7.05升=(7 )升( 50 )毫升 1.3吨=( 1)吨( 300 )千克 4、 3.4小时=(3 )小时( 24)分8.5吨=( 8)吨(500 )千克 3.02立方米=(3 )立方米( 20)立方分米 50.06公顷=( 50)公顷( 600)平方米 0.32米=( 3)分米(2 )厘米 2.3升=( 2)升( 300)毫升 4.05平方米=( 4)平方米( 5)平方分米 78分=(1 )小时( 18)分 5、 4.15立方米=(4150)立方分米=(4)立方米( 150 )立方分米 3小时20分=(3.33333 )小时=( 200)分 40千克60克=( 40.06)千克=( 40060)克 198厘米=(19.8 )分米=( 1.98)米
六、应用题
1、18-7-2.25=8.75小时
2、250*120=30000平方米=3公顷
3、0.2*250=50毫克
0.6*3*7=12.6毫克
50/12.6=3.968≈4疗程
E. 浅谈怎样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
一、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指导学生定好学习计划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形,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首先我们用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注重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在复习中注重发现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并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缺补差,把遗漏点降到最低。然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把内容相关的单元内容分项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在每一次综合复习中学生的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 2、指导学生巧复习 数学学习中概念,公式,计算等等是很枯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第一是定调。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辨论,审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3.指导学生摸索技巧与规律,提高能力 能力测试是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定期做一些计算练习及创新练习。知道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条件及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归纳出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排除障碍;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引导学生斩枝去叶,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准地对题意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答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学生切勿死记硬背,重在开阔视野,培养实践能力,摸索技巧与规律。 二.注重研究教法,让复习省时、高效 1、教师要准备好每一堂课 不管是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复习重点,难点及要点;也不管是专题训练,还是试卷评讲,教师都要对所授内容认真分析,精心准备。教师要在课下仔细钻研教材与新《课程标准》,要把握教材内容,善于提炼和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要把握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切不可抛开教材,大搞所谓的“标准化训练”,盲目追求学生能力的提高,轻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2.准确处理好集中教学与精讲的关系 “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它集中思想、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环境与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根据这一原则,我觉得应该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编辑知识体系,将那些基础知识重新编排、重新组合。通过超前集中、随机集中、综合集中,以及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综合等一系列双边活动使知识点、热点、重点具体化。这即夯实了基础,突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新的感受。 精讲是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尤其是针对前面的自主复习活动和讨论过程中思而不解或有误的问题进行讲解,目的在于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指引学习的途径,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而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3.精心编排练习题 我们应该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一点提出来,我觉得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办法。要坚持每天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进行个别纠正,这一方法行之有效。较好地贯彻了“因才施教”,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重心组织质量高、针对性较强的题目(题组),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造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 4,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及时评价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在进行阶段性复习时,结合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项训练,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能力,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式学习,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方向。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另外,总复习期间,六年级数学组教师在每一节课之前互相研究每节课怎样上,如何组织,采用何种方法,在上完每节课后,要用较少的时间及时交流课堂中的疑难点,处理方法,让教师迅速成长。在学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四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制一本数学笔记,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交流、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的成功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就象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要及早精心安排,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F.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复习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个别学生知识比较零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结构理解不好,系统的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经过精讲多练的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透彻、更熟悉。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我班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欠缺。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复习题的选用尽量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对于“易错题”要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学懂、理解。
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任何马虎也是有原因,不要让学生犯相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作图习惯。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积极为学优生提供思维创新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潜能。
3、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在掌握了各部分基础知识以后,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设计习题要贴近生活。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下生进行系统、有序、有针对性的指导。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6、对试卷答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要求读全,读清、读细。)分析能力(易错知识点,数量关系,应用多种手段分析的能力),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