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
1、在汉语拼音中,字母表上的字母一共有( )个,声母有( )个,韵母有( )个,整体认读音节有( )个,音节中除读轻声之外,使用的声调符号有( )种。
2、“侮、施、饮、怨、梢”五个字的注音中,只有( )的注音不是整体认读音节。
3、“头上、叶儿、里头”三个词中( )要读成儿化音。
4、“sì 、shì”中的( )是“木偶似”的读音。
5、“xian 、 lian 、 xiong 、 liu” 四个音节中,只有( )中的“i不是介母。
6、“鼎”字共( )画,第六画是( ),第十二画是( )。
7、“凹”字的结构是( ),笔顺规则是:( )
8、补上成语的下半部分
A、千里之行( ) B、天网恢恢( )
C、螳螂捕蝉( ) D、( )满招损
9、叠字成语
A、咄咄( ) B、兢兢( )
C、虎视( ) D、振振( )
10、谚语、歇后语
A、人心齐,( )
B、有则改之,( )
C、飞蛾扑火。————( )
D、孔夫子搬家————( )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在今( )省( )内,它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他两座是今江西的( )和湖南的( )。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 )(朝代)起义的领袖,人称( ),后来被( )打败。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是晋朝以后( )( )等的合称。
14、材料是文章的内容,直接关系着主题的表达,所以选材要( ),要( ),要( )。
15、读书笔记有三种写法,一种是( ),一种是( ),一种是( )。
16、常识填空
A、CCTV代表 ( ), B、VCD代表( )、
C、Windows代表 ( ), D、China代表 ( )
E、火警电话是 ( ) F、盗警电话是( )
G、交通事故报警台( ) H、急救电话 ( )
17、在正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时间应分别在:( )、( )
二、选择
⑴、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⑵、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句话是( )
A、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自然也不会有人类。 B、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C、他上神态自然地讲起来。 D、风、雨、雷、电都是自然现象。
⑶、下面的“川”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请选出来。( )
A、川流不息 B、高山大川 C、一马平川 D、百川归海
⑷、与提供的句子搭配恰当的一句是( )
他一人走在巷子里,……
A、一个人影也没有。 B、只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C、周围人声鼎沸。
⑸、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B、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⑹、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⑺、“这是……电影院”中的“电影院”有五个修饰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座 ②、现代化的 ③、武汉市 ④、唯一的 ⑤新型
A、③①④②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②④①⑤③
⑻、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
B、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C、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D、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⑼、“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缩句正确的一句是( )。
A、她激动。 B、她说不出话来。 C、她说。
⑽、下面不是句子的一项是( )。
A、瑞雪兆丰年 B、为人民服务 C、她是好样的 D、她哭
一、填空
1、在汉语拼音中,字母表上的字母一共有( )个,声母有( )个,韵母有( )个,整体认读音节有( )个,音节中除读轻声之外,使用的声调符号有( )种。
2、“侮、施、饮、怨、梢”五个字的注音中,只有( )的注音不是整体认读音节。
3、“头上、叶儿、里头”三个词中( )要读成儿化音。
4、“sì 、shì”中的( )是“木偶似”的读音。
5、“xian 、 lian 、 xiong 、 liu” 四个音节中,只有( )中的“i不是介母。
6、“鼎”字共( )画,第六画是( ),第十二画是( )。
7、“凹”字的结构是( ),笔顺规则是:( )
8、补上成语的下半部分
A、千里之行( ) B、天网恢恢( )
C、螳螂捕蝉( ) D、( )满招损
9、叠字成语
A、咄咄( ) B、兢兢( )
C、虎视( ) D、振振( )
10、谚语、歇后语
A、人心齐,( )
B、有则改之,( )
C、飞蛾扑火。————( )
D、孔夫子搬家————( )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在今( )省( )内,它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他两座是今江西的( )和湖南的( )。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 )(朝代)起义的领袖,人称( ),后来被( )打败。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是晋朝以后( )( )等的合称。
14、材料是文章的内容,直接关系着主题的表达,所以选材要( ),要( ),要( )。
15、读书笔记有三种写法,一种是( ),一种是( ),一种是( )。
16、常识填空
A、CCTV代表 ( ), B、VCD代表( )、
C、Windows代表 ( ), D、China代表 ( )
E、火警电话是 ( ) F、盗警电话是( )
G、交通事故报警台( ) H、急救电话 ( )
17、在正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时间应分别在:( )、( )
⑵ 小学一六年级全部成语s版
成语解释
1、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用仇恨报答恩惠。
2、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者恼怒。
3、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力量或力量薄弱。
4、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5、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6、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7、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8、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9、改天换地——形容发生巨大的变化。
10、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11、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12、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
13、枯枝烂叶——干枯的树枝,腐烂的树叶。
14、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15、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
16、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17、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18、鱼贯而出——像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19、愚不可及——指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
20、无遮无拦——点也没有阻挡。
21、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22、疲惫不堪——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23、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有急。
24、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25、拔地而起——从地面突然地高出。
26、危峰兀立:高峰耸立。
27、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28、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
29、峰峦雄伟:山峰雄壮伟大。
30、红叶似火:红叶的颜色像火一样。
31、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32、梦寐以求: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迫切的希望着。
33、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34、闷闷不乐:心里烦恼,不高兴。
35、疲惫不堪:疲劳乏力到了极点,不能忍受。
⑶ 小学语文S版1─6年级所有的古诗70首
小学语文S版1——6年级所有古诗
语文第一册:
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
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
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 春眠不觉晓, 小识不识月, 白日依山近,
一岁一枯荣。 处处闻啼鸟。 呼作白玉盘。 黄河入海流。
野火烧不尽, 夜来风雨声, 又疑瑶台镜, 欲穷千里目,
春风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飞在青云端。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蚕妇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
唐 李绅 宋 张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楼高百尺, 千山鸟飞绝, 墙角数枝梅,
秋收万颗子。 归来泪满巾。 手可摘星辰。 万径人踪灭。 凌寒独自开。
四海无闲田, 遍身罗绮者, 不敢高声语, 孤舟蓑笠翁, 遥知不是雪,
农夫犹饿死。 不是养蚕人。 恐惊天上人。 独钓寒江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咏柳 村居
宋 杨万里 唐 贺知章 清 高鼎
泉眼无声惜细流,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
绿阴照水爱晴柔。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绿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登飞来峰 鹿柴 江上渔者
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维 宋 范仲淹
黄四娘家花满蹊, 秋丛绕舍似陶家, 飞来山上千寻塔, 空山不见人, 江上往来人,
千朵万朵压枝低。 遍绕蓠边日渐斜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但闻人语响。 但爱鲈鱼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不是花中偏爱菊,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叶舟,
自在娇鹰恰恰啼。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缘身在最高峰。 复照青苔上。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
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三衢道中 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几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梅子黄时日日睛, 众鸟高飞尽, 移舟泊烟渚,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孤云独去闲。 日暮客愁新。
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绿阴不减来时路, 相看两不厌, 野旷天低树,
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
清 查慎行 唐 王维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 望庐山瀑布
唐 杜甫 唐 李白 唐 韦应物 唐 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独怜幽草涧边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有黄鹂深树鸣。 遥看瀑布挂前川。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岸猿声啼不尽, 春潮带雨晚来急,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野渡无人舟自横。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杜牧 唐 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独在异乡为异客,
白云生处有人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停车坐爱枫林晚, 遥知兄弟登高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苏轼 唐 杜牧 宋 范成大
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梅子金黄杏子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风。 麦花雪白菜花稀。
蒌蒿满地芦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日长篱落无人过,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贺知章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乡音无改鬓毛催。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笑问客从何处来。
⑷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专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属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4)小学六年级s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⑸ 小学语文s版古诗1~6年级(上下册)
小学语文S版一至六年级古诗 一年级上册 课文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窗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还怀疑是地上铺满了一层秋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遥望高洁的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低下头,不由得思念起那久别的故乡。 百花园 清,高鼎,《画》
远看山有色,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 近听水无声。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去花还在,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来鸟不惊。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唐,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弯着脖子,向着天空,欢快地唱歌。 白毛浮绿水,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湖面上, 红掌拨清波。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宋,寇准,《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 更无山与齐。 远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 举头红日近, 抬头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 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明,唐寅,《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 满身雪白走将来。 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 一叫千门万户开。 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一年级下册
课文
唐,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春天的夜晚睡觉非常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
醒来时听见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声。
夜来风雨声,
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
花落知多少。
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风雨打落了?
清,高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草钻出地面,黄莺乱飞的早春二月,
拂堤杨柳醉春烟。
垂柳的纸条轻拂着堤岸,迷蒙的春烟令人心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
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他们赶紧趁着春风放起了风筝。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夕阳依傍着远山渐渐地落下,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
要想看到远方无穷的美丽风光,
更上一层楼。
只有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唐,李白,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
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青云端。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百花园
唐,李峤,
《风》
解落三秋叶,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
能开二月花。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入竹万竿斜。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二年级上册
课文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
美丽敕勒大草原,
阴山下,
铺展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圆弧形帐篷,
笼盖四野。
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天苍苍,
天色青青,
野茫茫,
大草原茫茫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过时,野草低伏下去,大草原上露出一群群的牛羊。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云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直挂到山前的河流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好像从三千尺的高空飞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使人怀疑那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宋,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墙角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呢?
为有暗香来。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淡淡的清香。
唐,白居易,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半夜惊讶地发现被子有些冰冷,
复见窗户明。
有看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夜深知雪重,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大雪,
时闻折竹声。
不时听到院子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
⑹ 小学六年级的有什么课程!!
六年级课程和之前年级差别不大。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等。
六年级是五年级和七年级之间的年级,也是六年制小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年级,最后一个年级(五四学制的学校为初一年级)。小升初的来临将使小学生忙碌起来,此时家长也会带着孩子到各种中学参加考试。
六年级学生要仔细复习以前的所有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牢固的基础。时刻准备,万万不可怠懈,不可松懈。六年级的学生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的认知人物及社会。
(6)小学六年级s扩展阅读
为配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推广工作的实施,满足广大教师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迫切需求,精选了小学数学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是近两年来实验区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工作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课例由教师讲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
要小学六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来》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源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7)小学六年级s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⑻ 小学六年级。
96/30=3.2原来每一箱的重量
比原来多赚1/5,说明重量少了1/5
是原来的4/5
3.2x4/5=2.56
⑼ 小学语文s版一到六年级古诗大全
小学语文S
版一到六年级古诗大全
一年级上册
课文
唐,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窗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还怀疑是地上铺满了一层秋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遥望高洁的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低下头,不由得思念起那久别的故乡。
百花园
清,高鼎,
《画》
远看山有色,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近听水无声。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去花还在,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来鸟不惊。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唐,骆宾王,
《咏鹅》
鹅,鹅,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弯着脖子,向着天空,欢快地唱歌。
白毛浮绿水,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湖面上,
红掌拨清波。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宋,寇准,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
更无山与齐。
远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
举头红日近,
抬头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
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明,唐寅,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
满身雪白走将来。
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
一叫千门万户开。
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一年级下册
课文
唐,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春天的夜晚睡觉非常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处处闻啼鸟。
醒来时听见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声。
夜来风雨声,
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
花落知多少。
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风雨打落了?
清,高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小草钻出地面,黄莺乱飞的早春二月,
拂堤杨柳醉春烟。
垂柳的纸条轻拂着堤岸,迷蒙的春烟令人心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
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他们赶紧趁着春风放起了风筝。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夕阳依傍着远山渐渐地落下,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
要想看到远方无穷的美丽风光,
更上一层楼。
只有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唐,李白,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
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青云端。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百花园
唐,李峤,
《风》
解落三秋叶,
能使晚秋天树叶脱落,
能开二月花。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入竹万竿斜。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二年级上册
课文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
美丽敕勒大草原,
阴山下,
铺展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圆弧形帐篷,
笼盖四野。
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天苍苍,
天色青青,
野茫茫,
大草原茫茫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过时,野草低伏下去,大草原上露出一群群的牛羊。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云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直挂到山前的河流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好像从三千尺的高空飞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使人怀疑那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宋,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墙角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呢?
为有暗香来。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淡淡的清香。
唐,白居易,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半夜惊讶地发现被子有些冰冷,
复见窗户明。
有看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夜深知雪重,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大雪,
时闻折竹声。
不时听到院子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 喜欢就采纳吧
⑽ 现在小学还有六年级吗
截止2019.2.18,山东小学还没有六年级,21世纪初,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波、山东等地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试点。济宁等地现今也沿用“五四学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10)小学六年级s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由于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实行考试。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