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一个筛网。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
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物质的变化
(一)出示沙和豆子
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
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
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
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
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
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
(二)出示蜡烛和白糖
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
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
(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
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
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
(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
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
2、观察物质前后的变化,做好记录。
活动一:沙和豆子混合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混合前
预测
混合后的变化
沙
豆子
活动二: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四)反馈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1、沙和豆子混合与白糖加热的变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没有?(沙和豆子混合没有明显变化,而白糖加热变化明显)
2、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物质。
而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沙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不产生新物质
3、判断:看图,说说这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它们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师: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加热白糖等
2、其实,在加热白糖中,还有一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你留意了吗?(学生举例,并说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蜡烛燃烧了,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3、你还能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课外延深
1、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1)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结论: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也可以这么说,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你信不信?要不要回家继续探究?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改变形状
改变大小 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
改变状态
……
改变颜色 会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发光发热
……
在长时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教后反思
农村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汇报课早就得到通知,殊不知本学期进行得这么早,并且还确定了主题为“长时探究”。在经历了一番斟酌后确定了所上的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上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混合沙和豆,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沙和豆混合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即物理变化;二是加热白糖,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白糖加热产生了新的物质。
为了体现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建构起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科学概念,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个整合,将两个探究活动放在一起,这主要是趋于两种考虑:
一、学生的科学观察活动早在三年级开始学科学时就已经在培养了,作为一个六年级学生来讲,对于这样的观察已经轻车熟路了,通过整合让他们有更充裕的观察探究时间。所不同的是,本课的观察要求学生学会留样观察,通过与样本进行比较,总结出物质变化的特点,这一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引领。但在学生实际观察中,我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或小组对事物特征的观察比较片面,不能从多角度去观察,从而影响到了观察与探究的进度,造成在“混合沙和豆”上的观察时间过多,而在“白糖加热”上的观察时间过少。
二、本课的科学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既然需要区别,那就应当让学生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去比较、去发现。通过整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充裕的比较与发现的时间,让他们探有所得。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实验驾驭上出现了偏差,消耗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学生“比较”得少了,虽然通过实际图例(ppt)让学生比较,但时间有限,这个过程也就匆匆过去了,以致于科学概念的建构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对于白糖加热中出现的更多的实验现象没有能够展开探讨,这对于概念的建构显然是不利的。
通过这次教学展示,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改进教学受益非浅。
2. 小学六年级科学怎样进行垃圾的分类的课件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垃圾分类后可以回收再利用,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实践,善于交流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重点: 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相关视频,卡片,表格。
活动设计:
一、情景引入
(一).引入
1、提出问题:孩子们,课前大家对每天废弃物产生数量和种类进行了调查,老师对同学们的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整理,请看调查表。(出示课件)
2、从这张调查表中你知道了到哪些信息?
(二)交流讨论
1、这么多垃圾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2、这样的垃圾桶见过吗?什么意思?(分类扔垃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废弃物的分类。
3、看见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为什么要分类丢垃圾?
(2)怎样分类丢垃圾呢?(出示幻灯)
小结: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研究垃圾的分类。这么多种类的垃圾,怎么分类呢?让我们动手一起来分一分,好吗?
二、活动过程
(一)、分一分
1、听清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论讨,大胆猜测,这些垃圾可以怎样分类?把同类的垃圾放在一个筐内,看看那一组分得最快。
2、学生活动交流。(相机贴学生作品)
(1)我们小组是按照材料不同来分的。
(2)我们小组是按照形状不同来分的。
(3)我们小组是按照用途不动来分的。
3、小结:我们班的孩子思维真活跃,分别从垃圾的材料、形状、用途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哪一种方法更合理、更科学呢?我们一起来看小巧手娃娃怎么说
(二)、想一想
1、现在,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合理呢?说说理由。
2、(1)对于可回收废弃物,国际通用的标识是这样的。(展示图标)。我国还用这两种标识表示不可回收和有毒物品。
(2)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标识。(可乐,雪碧的易拉罐上,超市贩卖的塑料袋上……)我们可以通过标识帮助分类。
3、究竟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
(1)废塑料瓶、塑料饮料瓶、牙刷、牙膏皮……
是的,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都属于塑料类物品,可回收的。
(2)不要的衣服,裤子……
对,这属于布料类垃圾,也是可回收的。这些布料类垃圾还有哪些?(桌布、洗脸巾、书包、鞋)
(3)玻璃瓶、碎玻片……
嗯,玻璃瓶、碎玻片、镜子、灯泡、暖瓶等也是可回收的。
(4)易拉罐是可回收的。
没错,如易拉罐般金属类的垃圾还有哪些?(罐头盒,奶粉盒)
(5)废报纸可以送到回收站。
这类垃圾还有哪些?但注意对于厕所纸、纸巾由于水溶性强,是不可回收的。(点出幻灯)
4、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呢?
5、还有一种垃圾特别需要注意?
(1)电池
是的,一块电池会污染6000吨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你还知道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化妆品)(点击幻灯)
小结:同学们说得可真好。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探讨,结合大家的生活实践,我们初步了解了废弃物的分类及分类的意义。
(三)送宝宝回家
活动一:考一考
1.导入: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2.游戏
(1)展示游戏规则:以下废弃物,是可回收垃圾用勾的手势表示,是不可回收垃圾,就做 “X”的手势。如果是有毒废弃物,你们就拍手一次表示。
(2)学生游戏,交流
活动二:练一练
1.导入:同学们,有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些困难,他身边的有很多垃圾不知道如何处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游戏
(1)投影展示游戏规则
a.每一小组自行分类归类,看那一小组分的又快又准确。
b.由小组长进行分工,组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
(2)全班交流展示
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对于他们的判断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三:送一送
1、游戏:小朋友们,我看见我身边还有些废弃物“宝宝”无家可归,谁能把他送回家呀?
要求:手持废弃物“宝宝”的同学上台将宝宝送回家里。我们看看谁最先给他们找到家。
三、拓展
1、同学们,将废弃物合理分类,科学的处置已成为世界的一大生活主题,它对维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图片解说)在瑞典,垃圾分类深入社区,在社区中心或大的加油站旁边,总排列着一个个绿色的金属罐;
美国,对待垃圾采取多扔多收费;
德国人素以严谨著称。在垃圾分类问题上也一点不例外。居民将不同颜色的玻璃瓶放入相应的三种回收不同颜色的玻璃制品的垃圾桶,并同时把塑料瓶盖拧下来放入收集塑料制品的垃圾桶。
日本:用年历提醒垃圾分类;这种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由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标注,年历上还配有漫画,告诉人们不可燃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就连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的要求。
2、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想到什么?
3、结合我们重庆正在创建模范卫生城市,作为重庆的小主人,你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总结:我们每个人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洁净!相信有你、有我、有咱们大家的努力,重庆一定会成为模范卫生城市。
3. 小学六年级科学怎样加快溶解课件
第一个人在黑人的头上放了一个苹果,
4. 请问:哪里能下载大象出版社的六年级科学课件
大象出来版社是哪里的自啊?
www.chinaschool.net
建议你去那找找看,我个人觉得那里的课件不错,不过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
5.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件或ppt
直接搜索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件或ppt 就有可以下载的。祝你成功。
6.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科学怎样放得更大课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事物
2、通过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3、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1、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
2、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花粉、青苔、水垢、纸纤维、棉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显微镜。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前几课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观察了美丽的晶体,欣赏了肉眼看不到的物体细微之处,想不想把物体看得更精细?(课件激趣)
2 那么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3.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
4.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 指导自制显微镜
1、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1)(小组合作)请同学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反复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多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2)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展了许多,人们观察的范围也大大地扩大了。
2 制作显微镜
(1)小组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师生合作总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
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
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增加亮度。
(3)学生独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制显微镜,进行尝试,评价,探讨。
三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事物
1、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棉布,青苔、花粉、纤维等,
(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用一个放大镜时有什么不同?
2对比讨论
3小结 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真奇妙,
四 了解显微镜的发明
1、阅读《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2、讨论:(1)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在显微镜下微生物是什么样?
(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3 小结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的精神
五 课外延伸
1、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常用的物体。
2、参观医院观察显微镜的特点和用途。
3、网上收集显微镜发展历史,最新进展。
7. 六年级科学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ppt百度文库
3、教程.认同功科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2并提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三.教师引导观察析基础提问题专 5二(二)新授.能更属控制蚂蚁行.蚂蚁喜欢吃.放录像珍命情 6其组同评价其组实验优缺点、教重点 3 实验完让设想自蚂蚁受: 提问题并进行探究能力、猫兔取食行都相同三)探究蚂蚁通讯 提示 2.运用已知识经验提问题 2我应该待物请各组派代表班级进行交流、教目标: 1: ()导入 1: 1.初步形热自、解决问题能力.能能用其些物体代替纸片.饲养蚂蚁形热自认同群体力量于体并终引导共同探讨社行特征:蚂蚁.提问 4 2珍命情.物群体何进行信息交流呢.哪些群体物教师要适参与评价: 1:蚂蚁群体 3.观察程拍.观察蚂蚁取食行饥饿状态吃饱状态哪效 实验完
8. 六年级科学ppt第一课时科学是什么第一学期
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回学等等)研究,形成逐答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